(二十七)此谓唯了别识性,思及此者于所缘,
现前树立无论何,则唯不住于此中。
论曰:复次、为除遣具有增上慢者唯由听闻便计执谓我已安住清净唯了别识性故,今说“此谓唯了别识性,思及此者于所缘”等。言“此谓唯了别识性”者:谓远离於义,谓无有外义。“于所缘”者:即是能作为能取与能作为所相之义。言“现前”者:谓当下呈现。言“树立”者:谓如所听闻、如是意能安立。由瑜伽行师之所缘行相众多故,今说任取“无论何”者谓如骨锁、青瘀、烂坏、虫侵、肿胀等。言“则唯不住于此中”者:谓尚未断离识之所缘故。
何时断识能取、得善住心之法性耶?是故颂曰:
(二十八)若时由知诸所缘、为所缘不可得时,
即安住唯了别识,所取无、能取此无。
论曰:谓若时无论缘虑教法、缘虑教授、最後乃至缘虑色声等,由智都不缘虑离心以外者、即无观见、无能取、且无有执著、而如其实而如是观见於义、非如生盲者。尔时即识之能取亦断离、而安住於自心之法性。即於此中出其成立因、说言“所取无、能取此无”。若有所取,亦有能取。若无所取,则亦非有能取,若无所取,则亦当知无有能取、而非只是无有所取。若如是者,由於所缘虑及能缘虑无分别故、平等出世间智生起。即能断离所取能取执著之随眠,心亦当安住於自心之法性。
若心如是已安住於唯了别识性、尔时当何所说?故颂曰:
(二十九)此者无心不可得,乃有出世间智慧。
所依亦转为其他,二粗重亦已断离。
(三十)即此乃为无漏界,不可思议善平稳,
此者安乐解脱身,说为伟大牟尼法。
论曰:由此二颂显示依止修观行者之证见道、已悟入唯了别识性、节节胜进差别故,得果法圆满。此中由既无能取之心、并且所取之义亦不可得故,说言“此者无心不可得”。由不染习世间、亦不集起世间、无有分别、及翻越世间故,说言“乃有出世间智慧”。於此智後显示转依故,说言“所依亦转为其他”。“所依”者:此中即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转为其他”者:谓若转舍粗重异熟、及二障习气事体者,则转得堪任、法身、及无二智之事体故。
此转依法、复由断何而得耶?是故说言“二粗重亦已断离”。言“二”者:谓烦恼障粗重、及所知障粗重。“粗重”者:谓所依无堪任性。又此即是烦恼障及所知障种子。此转依若由断声闻等所有粗重而得者,今说名“安乐解脱身”。若由断菩萨所有粗重、而得者,今说“伟大牟尼法”。由断二种障差别故,显示有上转依、及无上转依。如有颂云:
“当知阿陀那识体、二障所有之能相。
烦恼种子、一切种、此中于二有二缚。”
言“二”者:谓声闻、及菩萨。缚於前者、即是烦恼种子。缚於後者、即是二障种子。由摧毁此二、当能获得一切智体。言“此即无漏界”者:谓即此转依自性、说名无漏界。由无粗重故。由远离一切漏故、名为无漏。由是圣法因故、名之为界。“界”声者、此中即是因义。“不思议”者:以非寻思境界故。自内证知故。无有比喻故。“善”者:谓以是清净所缘。以安乐、及无漏法、为自性故。“常”(即是稳定)者:谓由恒常及不尽故。“安乐”者:由是常性故。若彼无常,此即是苦。转依是常,是故安乐。由断烦恼障故,诸声闻得解脱身。今此转依之能相、即名“大牟尼”法身。所以者何?由修习诸地及波罗蜜多、断除烦恼及所知二障、圆满成就转依故,即说“大牟尼”法身名。又由既不舍生死、又不为生死所染污,於一切法获得自在故。即说为菩萨法身。言“大牟尼”者:谓具有最胜威力故,即佛世尊名“大牟尼”。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