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总标,不从渐来,直说于大,时部居初,故名为顿。中间三味,次第调停,破邪立正(鹿苑),引小向大(方等),会一切法,皆摩诃衍①(般若),故名为渐。不思议力,同听异闻②,互不相知,名秘密教。闻小证大,闻大证小,得益不同,名不定教。
经律论三,各含文理,条然不同,名三藏教。三乘共行,钝同三藏,利根菩萨③通后别圆,故名通教。独菩萨法,别前藏通,次第修证,别后圆教,故名别教。教、理、智、断、行、位、因、果,满足顿妙,一切圆融,故名圆教。
[今译] 第一句“言八教者”是总标名目。不用从逐渐教化步步升进,而是直接宣说大乘深妙法义,从五时和部类来说是佛成道后的最初说法,所以叫做“顿教”。中间所经历的酪、生酥、熟酥等三味,都是有前后次第调适,逐渐消除、停止各种执著,破除邪外的无知,建立正确的见解(鹿苑时);引导小乘的声闻人转向大乘的菩萨道(方等时);融会贯通一切佛法,会归于大乘的佛法妙理(般若时)。这叫“渐教”。不可思议的力量,一起听佛说法,却得到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功德利益,并且彼此之间互不相知,这叫“秘密教”。听到佛说小乘法而体悟到了大乘法,听到佛说大乘法却只体证了小乘法。由于听闻佛法者的根性不同,从而所得利益也不同,这叫“不定教”。
经、律、论三者,各自的语言形式和义理内涵,井然有序各不相同,这就名为“三藏教”。小乘、中乘、大乘等三乘根性的行者,一起修行,根机钝的人就与三藏教的修行人见解相同,根机利的菩萨就与后面的别教、圆教的修行人见解相通,所以叫做“通教”。唯有菩萨根性的人修行的方法,差别于前面的藏教、通教;但其修行方法是有次第修证的,又差别于后面所说的圆教,所以叫做“别教”。教化形式、义理、智慧抉择、断除无明、修行方法、证得位次、因地状况、果德庄严等等,都是当下具足圆满微妙,所有一切都能圆融无碍,自在庄严,所以叫做“圆教”。
① 摩诃衍:摩诃衍那之略称,指大乘佛法。
② 同听异闻:化仪四教中的秘密教与不定教,即于佛说法时同座而听,然所闻之法各异,小乘之机闻小法,大乘之机闻大法,称为同听异闻。又同听异闻者所闻之教法,若为自他互相知,然受益因人而异者,称为不定教。而自他互不相知,受益亦各自不同者,则称为秘密教。
③ 菩萨:菩提萨埵之略称。意译为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的意思;萨埵,众生、有情的意思。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的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的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摩诃萨、菩萨摩诃萨等,即利根的大菩萨。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