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杂揵度思品第八之一
云何为思。云何为忆乃至广说。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说忧波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世人见多思者。言是人多忆。世人见多忆者。言是人多思。今欲说其体性亦说差别故。或有说。此二法是一。所以者何。声论者说。思之与忆。应是一字。唯长一点(此是天竺书法)。为止如是意欲说差别。复有说者。此是心之异名。如譬喻者说。思之与忆。是心异名。更无别体。为止如是说者意。欲说思之与忆是心数法各有别体故。而作此论。云何为思。答曰。思数数思。乃至广说。如是等语。尽是说意业名。云何为忆。答曰。忆数数忆。乃至广说。如是等语。尽是说慧别名。思忆有何差别。问曰。何故复作此论。答曰。此二法相似故。虽说体性。亦应说差别。思忆有何差别耶。答曰。如经本说。思者是业。忆者是慧。复次所作相是思。所知解相是忆。复次以思别业。以忆故别慧。总相别相。思之与忆。是谓差别。
问曰。忆若是慧者。慧有三种。谓闻思修。此三体性。是何耶。答曰。从闻生者是闻慧。从思生者是思慧。从修生者是修慧。复有说者。若受持读诵思惟观察十二部经。是闻慧。依此闻慧次生思慧。依此思慧。次生修慧。如依金矿生金依金生金刚。彼亦如是。评曰。不应作是说。如是说者好。受持读诵思惟观察十二部经。是生得慧。依生得慧生闻慧。依闻慧生思慧。依思慧生修慧。如依种生牙依牙生茎叶等。彼亦如是。问曰。此三慧有何差别。答曰。闻慧一切时依名解义。所以者何。行者作是念。和上所说有何义。修多罗毗尼阿毗昙所说。有何义。是名闻慧。思慧者或时依名解义。或时不依名解义。修慧者于一切时。不依名解义。犹如三人于池水中洗浴。一不能浮。二虽能不善。三善能。不能浮者。于一切时。手攀池边所有草木。然后乃浴。能浮而不善者。于一切时。或攀池边草木。或时不攀而浴。善能浮者。于一切时。不攀草木。入中而浴。闻慧如第一人浴。思慧如第二人浴。修慧如第三人浴。复有说者。闻慧为三慧作因。思慧为思慧作因。不为闻慧作因。以下故。不为修慧作因。以界异故。修慧与修慧作因。不为闻慧作因。以下故。不为思慧作因。以界异故。复有说者。闻慧有三慧果。思慧唯有思慧果。修慧唯有修慧果。复有说者。闻慧现在前唯闻慧修。思慧现在前唯思慧修。此修是行修非得修。性劣不及未来故。修慧现在前时。三慧俱修。此是三慧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闻思修耶。答曰。从闻生故说闻。从思生故说思。从修生故说修。
界者闻慧在欲色界。思慧在欲界。修慧在色无色界。问曰。欲界中何故无修慧。答曰。欲界是不定界。非离欲地。非修地。若欲修时。便堕思中。色界何故无思慧。答曰。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地。欲思时便堕修中。复有说者。欲界中。尽有三慧。问曰。何者是修慧。答曰。见道边等智空空三昧。无愿无愿三昧。无相无相三昧。尽智边所有善根是也。以少故不说。色界有二种。谓闻修。无色界一种谓修。复有说者。欲界有三种。色界有三种。无色界有二种。谓思修。复有说者。欲界有三种。色界有三种。无色界有三种。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初说者好。地者闻慧在七地。思慧在欲界。修慧是有漏在十地。无漏九地。依者闻慧依欲色界身。思慧依欲界身。修慧依三界身。行者闻思慧。行十六行。亦行余行。修慧行十六行。亦行余行。问曰。若尽行十六行。亦行余行。有何差别。答曰。闻思慧自力不能未来得修。因他力故。未来得修。修慧自力未来得修。缘者俱缘一切法。念处者俱是四念处。智者闻思慧是等智。修慧是十智。根者闻修慧与三根相应。思慧与喜舍根相应。定者闻思慧不与定相应。修慧与三定相应。亦不与定相应。世者是三世法。缘三世者。是缘三世。亦缘非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是缘三种。三界系者。闻慧是欲色界系。思慧是欲界系。修慧是色无色界系。亦是不系。缘三界系者。尽缘三界系。亦缘不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闻思慧是非学非无学。修慧是三种。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尽缘三种。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闻思慧是修道断。修慧是修道断亦不断。缘见道修道不断者。尽缘三种。缘自身他身非身法者。尽缘三种。缘名缘义者。是缘名义。在意地。在六识身者。尽在意地。非五识身。为是生得。为方便者。尽是方便。佛有几。声闻辟支佛有几。答曰。佛有三种。以修慧为名。所以者何。如来自然成道。有力无畏故。辟支佛亦有三种。以思慧为名。所以者何。以内自思惟。自然成道故。声闻亦有三种。以闻慧为名。所以者何。从闻得生诸善功德故。复有说者。此三慧。尽可言是闻慧。所以者何。如说多闻能知法。乃至广说。亦可言尽是思慧。所以者何。如经本说。思者是业。忆者是慧。亦可言尽是修慧。所以者何。如说云何修法。答曰。有为善法。是世尊亦说三慧。所谓言说究竟慧。禅定究竟慧出要究竟慧。闻慧即是言说究竟慧。思慧即是禅定究竟慧。修慧即是出要究竟慧。
云何为觉。云何为观。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世人见多觉者。言是人多观。见多观者。言是人多觉。今欲说其体性亦说差别故。复次譬喻者。作如是说。说觉观是心之异名。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觉观是心数法故。而作此论。
云何为觉。答曰。心于缘贯彻。种种贯彻。乃至广说。如是等语。尽显说觉相。云何为观。答曰。若心行缘。种种行缘。乃至广说。如是等说。尽显说观相。
觉观有何差别。问曰。何故复作此论。答曰。此二法相似。虽说体性。亦应说差别。觉观有何差别耶。答曰。如经本说。粗心是觉。细心是观。若作是说。明觉观是心。复有说者。若心粗时是觉。心细时是观。若作是说。明觉观不在一心中。复有说者。应作是说。心中粗者是觉。细者是观问曰。云何一心中。有粗细相违法耶。答曰。以所作异故。可得粗所作是觉。细所作是观云何粗以猛利故。云何细不猛利故。如以针刺身生受。觉所作亦尔。如以鸟翅根刺身生受。观所作亦尔。如一两盐和一两水置之口中。盐生舌识则猛利。水生舌识则不猛利。觉所作当知如盐。观所作当知如水。一两水。一两苦酒。喻亦如是。法身经亦说。如天雷时。声有粗细。觉所作当知如粗声。观所作当知如余细声。铜铃铜器。出粗细声。亦如是。亦如鸟飞虚空。鼓其两翼。当知如觉。踊身得去。当知如观。若作是说。明觉观不在一心中。此经所说。明觉观在一心中。
分别有三种。有自体分别。有忆念分别。有现观分别。自体分别者。谓觉是也。忆念分别者。谓念是也。现观分别者。谓慧是也。欲界五识身。有一种分别。谓自体分别。虽有念不能忆念。虽有慧不能了了现观。意地有三种分别。初禅地三识身有一种分别。谓自体分别。虽有念不能忆念。虽有慧不能了了现观。意地不入定时。有三种分别。入定有二种分别。除现观分别。第二第三第四禅。不入定时。有二种分别。除自体分别。入定有一种分别。谓忆念分别。无现观分别。以极定故。无色中不入定心。有二种分别。除自体分别。若入定有一种分别。谓忆念分别。
云何为掉。云何为心乱。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二法相似。有人心掉。世人言是人心乱。有人心乱。世人言是人心掉。或谓此二法是一。今欲决定说其体性亦欲说差别故。而作此论。
云何为掉。答曰。心不休息。不寂静。乃至广说。如是等语。尽说掉相。云何心乱。答曰。心观不住。乃至广说。如是等语。尽说心乱相。或有说者。染污三昧是心乱。复有说者。染污三昧所不摄余相应法名心乱。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
问曰。掉与心乱有何差别。何故复作此论。答曰。此二法相似。虽说体性。亦应说差别。掉与心乱。有何差别。答曰。不休息相是掉。心不住一缘是心乱。复有说者。发动定心是掉。令心驰散于外是心乱。外者谓色声香味触。掉能发动定心。如泉水初出心乱令心驰散色声等。如水流遍池中。如人坐床。一人来挽臂使起。一人驱驰令行。掉发动定心。如挽臂使起。心乱令心驰散色等缘中。如驱驰令行。若掉是心乱耶。若心乱是掉耶。乃至广作四句。掉非心乱者。若心数数行一缘中是也。心乱非掉者。若心行多缘中。不数数行是也。掉亦是心乱者。若心行多缘中。亦数数行是也。非掉非心乱者。心行一缘。非数数行是也。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心是乱。彼亦是掉。或有掉非心散。心行一缘。亦数数行。犹如有人。行一道中。而常驰走。彼亦如是。问曰。三摩提即心乱耶。答曰。染污三摩提是心乱。如先所说。有十大地受乃至慧。有十烦恼大地。谓不信懈怠乱念心乱无明恶慧不正作观邪解脱掉放逸。此十大地。十烦恼大地。名有二十。体有十五。所以者何。如受想思触欲。此名有五。体亦有五。如不信懈怠无明掉放逸。此名有五。体亦有五。如作观解脱念定慧。若不染污是大地。若染污是烦恼大地。是以名有十体有五。是故十大地。十烦恼大地。名有二十。体有十五。复有说者。名有二十。体有十六。所以者何。心乱体异。定体亦异故。若是大地。是烦恼大地耶。若是烦恼大地。是大地耶。乃至广作四句。是大地非烦恼大地者。受想思触欲是也。是烦恼大地非大地者。不信懈怠无明掉放逸是也。是大地亦是烦恼大地者。作观解脱念定慧是也。作观即是耶作观。解脱即是耶解脱。念即是乱念。定即是心乱。慧即是恶慧。非大地非烦恼大地者。除上尔所事。若作是说。体有十六者。是大地非烦恼大地有六。受想思触欲定是。烦恼大地非大地有六。谓不信懈怠心乱无明掉放逸是。大地亦是烦恼大地者。作观解脱念慧。若不染污是大地。若染污是烦恼大地。非大地非烦恼大地者。除上尔所事。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有十小烦恼大地。谓忿嫌覆恨悭嫉诳谄憍害。有十善大地。谓信猗进惭愧不贪不恚不放逸不害舍。有五不善大地。谓无明睡掉无惭无愧。有三隐没无记大地。谓无明睡掉。有十不隐没无记大地。谓受乃至慧。大地一切心中可得。烦恼大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小烦恼大地。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所以者何。所作各异故。若有一则无二。此是修道所断意地欲界心中可得。是故说小不说大。善大地。一切善心中可得。不善大地。一切不善心中可得。隐没无记大地。一切隐没无记心中可得。不隐没无记大地。一切不隐没无记心中可得。
有定缘一缘是散乱。缘一缘非散乱。行一行是散乱。行一行非散乱。缘一缘行一行是散乱。缘一缘行一行非散乱。缘多缘是散乱。缘多缘非散乱。行多行是散乱。行多行非散乱。缘多缘行多行是散乱。缘多缘行多行非散乱。缘一缘是散乱者。如一比丘。缘是法。不净思惟。于缘中未善习。若作青想。若作赤汁想。若作烂想。若作胀想。若作己啖想。若作血涂想。若作散想。若骨想。若琐想。若骨琐想。作如是观时。其心散乱。不作一缘。不作一识。前定已失。后定不进。是名定一缘是散乱。
缘一缘非散乱者。如一比丘。缘是法。不净思惟。于缘善习。若作青想。若赤汁想。乃至作骨琐想。作如是观时。心不散乱。作一缘。作一识。前定不失。能进后定。乃至广说。
行一行是散乱行者。如一比丘。行无常行。于此行不善修习。复观无常。复观须臾。复观前后不相似。复观前后坏灭。作如是观时。其心散乱。前定已失。后定不进。乃至广说。
行一行非散乱者。如一比丘。行无常行。于此行。善修习。复观无常。乃至观于坏灭。作如是观时。心不散乱。前定不失。能进后定。乃至广说。
缘一缘行一行是散乱者。如一比丘。观身是无常。于此观不善修习。复观此身是无常。乃至观身是坏灭。作是观时。其心散乱。前定已失。后定不进。乃至广说。
缘一缘行一行非散乱者。如一比丘。观此身无常。于此观善修习。复观此身无常。乃至观身坏灭。作是观时。心不散乱。不失前定。能进后定。乃至广说。
缘多缘是散乱者。如一比丘。观身是无常。于此观不善修习。复观于受。观心观法。乃至失于前定。不进后定。乃至广说。
缘多缘非散乱缘者。如一比丘。观身是无常。于此观善修习。复观受心法。乃至不失前定。能进后定。乃至广说。行多行是散乱者。如一比丘。观无常行。于此观不善修习。复观苦空无我行。乃至失于前定。不进后定。乃至广说。
行多行非散乱者。如一比丘。观身是无常。于此观善修习。复观苦空无我行。乃至不失前定。能进后定。乃至广说。缘多缘行多行是散乱者。如一比丘。观身是无常。于此观不善修习。复观受是苦。观心是空。观法是无我。作是观时。其心散乱。失于前定。不进后定。乃至广说。
缘多缘行多行非散乱者。如一比丘。观身是无常。于此观善修习。复观受是苦。观心是空。观法是无我。作是观时。心不散乱。不失前定。能进后定乃至广说。
云何无明。云何不智。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不解不了是无明。不智相是不智。或谓此二法是一。欲决定说其体相。亦欲说差别故。而作此论。
云何无明。答曰。如经本说。不知三界是也。若作是说。则不摄缘灭道无明使。应作是说。三界中无知是也。则摄缘灭道无明使。云何不智。答曰。无巧便慧是也。问曰。何故问少答多耶。所以者何。不智是染污。无巧便慧是染污不染污。何以知之。如业揵度说。诸意恶行。尽是无巧便意业耶。答言。诸意恶行。尽是无巧便意业。颇有无巧便意业非意恶行耶。答言。有隐没无记意业。不隐没无记无巧便意业是也。答言。此文应如是说。云何不智。答言。染污慧。应作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当知此义有余。云何无巧便不智。答曰。染污者。是非不染污。复有说者。无巧便二种。一者假名。二者真实。业揵度说。于假名。此唯说真实。如是汝语。无巧便慧。是不智耶。此说是定言。不定他言。不应说过。答曰。如是。于意云何。汝意有如是欲如是说。诸知故妄语。尽是失念。不知而妄语耶。答曰。如是。我有如是意如是欲如是说诸知故妄语。尽是失念。不智而妄语。于意云何。有无智故妄语耶。答曰。不也。听我说汝违言负处。故作是说。诸知故妄语。尽是失念。不智而妄语。应作是说。无智故妄语。不应作是说。知故妄语。应作是说。不智而妄语。所以者何。从不智生故。若不作是说。不应言不智是无巧便慧。若说有知故妄语。不应作是说。诸知故妄语。尽是失念。不智而妄语。若作是说。此事不然。答曰。虽从不智生。而知故妄语。非不智故妄语。问曰。若然者。何故言知故妄语耶。答曰。知彼事故。而相违说。是故言知故妄语。非不智故妄语。复有说者。若于大众中。问于彼人知此事不。若知言知。不知言不知。彼人实知。而言不知。是故言知故妄语。复有说者。若现前知觉此事时。与此事相违说。是故言知故妄语。复有说者。于彼事了了现见。而违彼事说。是故言知故妄语非不智故妄语。若如汝。说从不智生。故言不智故妄语非知故妄语者。妄语不但从不智生。乃从多法生。谓十大地。十烦恼大地。受乃至慧。不信乃至放逸。何故舍如是等法。但言不智故妄语。于意云何。汝有如是欲如是说。一切无明与不智相应耶。答曰。如是。于意云何。诸知故妄语。尽是无明。愚无明俱失念。不智故而妄语耶。答曰。如是。复于意云何。有无不智故妄语耶。答曰。无也。听我说汝。违言负处。如是汝语知故妄语尽是无明愚无明俱失念不智故而妄语。应作是说。有无不智故妄语。不应但说不智故而妄语。亦应说有无明故妄语。所以者何。从无明生故。若不说无明故妄语。不应作是说。一切无明。与不智相应。若作是说。诸知故妄语。尽是无明。愚无明俱失念。不智故而妄语。如汝所说。虽从无明生。不名无明妄语。我亦如是。虽从不智生。不名不知故妄语。然知故名妄语。
云何慢云何憍。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二法相似。见慢者。世人言是人憍。见憍者世人言是人慢。或谓此二法是一。今欲决定说其体性。亦欲说差别故。而作此论。
云何慢。于卑谓胜。于等谓等。因此起慢。乃至广说。问曰。云何于等谓等。而作慢耶。答曰。犹如有一人。诵半阿含。有余缘故。而更不进。更有一人。始诵阿含。此二后时一齐诵竟。而后诵者。便起于慢。是名于等起慢。云何憍。我生处胜。族姓胜。色胜。种胜。巧胜。财胜。端正胜。因如是等胜故起憍。豪乃至广说。是名憍。慢憍有何差别。问曰。何故复作此论。答曰。此二法相似。虽说体性。亦应说其差别。憍慢有何差别。答曰。缘他故自计胜。是慢相。不缘他。自于法中。心生染污。是憍相。问曰。慢体性是何。答曰。或有说者。体性是憍。问曰。若然者。憍慢有何差别。答曰。慢有二种。一缘他生。二缘自生。缘他生者是慢。缘自生者是憍。复有说者。体性是爱。所以者何。如说自于法中。心生染污。复有说者。有心数法名憍。与心相应在意地。修道所断爱后生。问曰。若然者。憍慢有何差别。答曰。有多差别。慢是烦恼。憍非烦恼。慢是结缚使恼缠。憍非结缚使恼缠。是烦恼垢。复有说者。慢是见道修道所断。憍是修道所断。问曰。无色界慢。见道所断。慢云何缘他生耶。答曰。本于此间。修行广布。后生彼间。以因力故。亦现前行。复有说者。虽生彼间。而不现行。于此间因。入定起慢心。我于定善。他则不善。我能速入。他则不能。我能久住。他则不能。云何见道所断慢。缘他生耶。答曰。如我见者。聚在一处。更相问言。汝我有何相耶。答曰。我我有如是相。他人闻已。作如是念。彼说我相相则不如我。因身见后。生如是慢。复有说者。无始已来。常习此法。不必因他而生。如尊者阿泥卢头。生如是慢。诣尊者舍利弗所。作如是言。我以天眼。观千世界。不多用功。乃至广说。尊者舍利弗而语之言。此是汝慢。如此慢则不因他生。然慢多分因他生故。言因他生。亦有因自生者。
若生增上慢我见苦是苦。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者。慢能缘他界。亦缘无漏。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慢是自界缘缘有漏故。而作此论。
若生增上慢。我见苦是苦。此增上慢。何所缘耶。答曰。犹如有一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谓佛佛弟子是也从其闻法。闻法者。闻随顺涅槃方便法。内正思惟。正思惟者。谓自修正行。复有说者。正思惟者。观生死是过患。观出要是善利。如法修行。如法修行者。谓次第行法得于顺忍。顺忍者谓顺谛忍也。依此四须陀洹枝故。于苦有忍有欲有说。依如是等法。身心润益。以是忍力。令诸行衰微羸劣。于谛转明。便作是念。我见苦是苦不观故。须臾见疑不行。问曰。此文应如是说。无有正观故。须臾见疑不行。而不说者有何意。答曰。当知此义不观者。即是不正观义须臾见疑不行。见者谓身见戒取。疑者即疑西方沙门。复作是说。见者是戒取。疑即是疑。所以者何。得忍者身见不行。设有行者。亦复不觉。所以者何。以根钝故。所行微细。不久住故。是以不觉。复次见疑行细。行者心粗。是以不觉。复次以五事故。众生烦恼不行。一以定力故。二以慧力故。三依善师故。四以处所好故。五性少烦恼。彼烦恼不行故。作如是念。我见苦是苦。因此起慢。乃至广说。问曰。此增上慢。何缘取。答曰。缘苦能生增上慢者。是顺谛忍。缘集生增上慢。亦如是。若生增上慢。我见灭是灭。此增上慢何缘。犹如有一亲近善知识。广说如上。乃至我见灭是灭。因此起慢。乃至广说。问曰。此增上慢何缘。答曰。即缘彼心心数法。能生增上慢忍者。若作是说。则上慢缘无漏者意亦非他界缘。亦非无缘。若生增上慢。我见道是道。此中应广说如灭。问曰。此慢为是欲界。为是色界耶。若是欲界者。此慢缘忍。欲界无忍善根。若是色界者。离欲者可尔。未离欲者云何可尔。答曰。或有说者。应作是说。是色界慢。所以者何。彼慢缘顺谛忍。欲界中无顺谛忍。问曰。若然者离欲者可尔。未离欲者云何。答曰。经本所说。明离欲者。复有说者。未离欲者。亦能起此慢。所以者何。依未来禅与根本禅相似故。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复有说者。是欲色界。问曰。色界者可尔。所以者何。缘彼忍故。欲界者云何可尔。彼慢不能缘忍。自界缘故。答曰。欲界中虽无忍。有与忍相似善根。为慢所缘。所以者何。欲界中。尽有一切善根种子故。以欲界中有忍相似善根故。慢亦能缘。若生增上慢。我生已尽。乃至广说。此增上慢何缘。乃至广说。问曰。此增上慢。前所说者。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先所说者。是凡夫增上慢。后所说者。是凡夫圣人增上慢。如凡夫圣人。见谛不见谛。得果不得果。得正决定。不得正决定住决定聚。住不决定聚。住正定不住正定。当知亦如是。复有说。先所说者。因见道生。后所说者。因修道生。复有说者。先所起慢有所因。后所起慢无所因。复有说者。前者是欲色界。后者是三界。若生增上慢。我生已尽。此何缘。答曰。犹如有一作是念。此道此迹。我依此道。依此迹。乃至广说。此道者。随其处作道想。此道迹者。随其处作道迹想。生已尽者。随其处作生想。问曰。此增上慢。何缘耶。答曰。缘生随彼善根。能生增上慢者。是生梵行已立说亦如是。乃至此增上慢何缘。答曰。即缘彼能生慢。心心数法。梵行已立者。阿罗汉。于学道名梵行已立。于无学道名今立。所作已办者。犹如有一作是念。此道此迹。乃至所作已办。我已断烦恼。已害使。已吐结。已制伏缠。如是等语。尽明断义。文虽种种。而无异义。所以者何。若断烦恼。即是断害使吐结。制伏于缠。问曰。此增上慢何缘耶。答曰。即缘能生增上慢。心心数法。
若生增上慢。我更不受有。乃至广说。问曰。何故复作此论。答曰。前说是因时解脱增上慢。今说是因不时解脱增上慢。前说是因尽智增上慢。今说是因无生智增上慢故。而作此论。
此增上慢何缘。答曰。即缘能生增上慢。有凡夫能起五种增上慢。一于善根。二于须陀洹。三于斯陀含。四于阿那含。五于阿罗汉。须陀洹起三种。斯陀含起二种。阿那含起一种。阿罗汉无慢。复有说者。圣人亦起果间增上慢。如须陀洹于斯陀含向中起慢。斯陀含于阿那含向中起慢。阿那含于阿罗汉向中起慢。诸起色界增上慢者。要得彼根本地。能起彼地增上慢。所以者何。彼地烦恼。属彼地故。若不得根本地。不能起彼地烦恼。复有说者。未至法亦有似根本地。若得彼地者。亦能起彼地慢。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云何卑而起慢。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慢法自高卑他此慢。自卑高他。或谓此非是慢。今欲决定说是慢故。而作此论。云何卑而起慢。犹如有一见他胜。若生处姓种色工业财富田宅。见他是事作是念。彼少胜我不如彼。谓生处乃至田宅。然彼不如他非百倍千倍。生处者有四种。谓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姓者有四种。一婆瑳。二憍瑳。三舍持罗。四婆罗矬(音在和反)阇。亦更有余姓。一佉尼迦夷那。二舍荼蛇尼那。三拘荼蛇尼那。色者谓白红赤黑。种者谓父种母种。工者谓彩画等。业者于工巧中得利胜。财富者谓色声香味触。及其具。田宅者谓居业是也。见他有如是等事作是念。彼少胜我我少不如彼。色等乃至田宅。然彼非百倍千倍。而彼言一倍二倍胜我。我一倍二倍不如彼。便自高卑他而起于慢。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