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乘戒律里面,小乘戒论事不论心,就跟我们世间法律判案一样,一定要有事实证据。譬如杀生,确实你是杀了众生,这个才有罪;如果事实上没有,不犯罪。起心动念要杀他,但是没有杀他,这个不犯罪。但是大乘法里面就不行,大乘法是论心不论事,你心里面起个念头要杀害这个众生,这个罪就成立。由此可知,小乘的善里面有夹杂不善,大乘的善法里面决定不容许夹杂不善,念头就是不善。念头尚且没有,哪里会有现行?决定不可能有现行。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来培养,培养自己真正的善心。
那刚才那个开经偈里头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持不重形式,重实质。实质是什么呢?恭敬。对于一切诸佛如来的恭敬心,日夜二十四小时一分一秒都没有忘记,是这个意思,不一定要拜佛。你是菩萨,你一天到晚从来看到佛,一拜也没有拜,你也具足了,你这个礼拜法具足了。如果你天天拜佛,一天拜十万拜,没有恭敬心、没有诚敬之心,你一拜都没有,那个都不作数的,所以是论心,不论事。大乘法论心,不论事,不重形式;小乘法是论事,不论心。所以小乘人很执着,执着在事项上;你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也不能少。大乘菩萨论心不论事,心地的的确确是真诚恭敬,这就是真诚恭敬,时时刻刻都存在,这个就是菩萨之法;我们讲的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绝对不会有一分一秒失掉的,这是菩萨。
这个说法极不正确:
1、 论事、论心:
以“十善”来做比方,十善戒中既有关于身、口的(——论事),也有“不贪”、“不嗔”、“不邪见”的“意”三(——论心)。
哪里说到只有大乘“论心”?!
(再说:“论事论心”是传统的儒家里的民间说法。)
2、 起心即犯:
起心即犯,是指犯关于“意业”制定的那些戒条。总的而言,关于戒律的持犯,只要是“事”、“意乐”、“加行”、“成就”不圆满就未根本犯!意业只是“意乐”中的一部分罢了!《瑜伽》说的:“事、想、欲乐、烦恼、究竟”,中间三者就是“意乐”所摄。《瑜伽》总算大乘了吧,没那一说——“心里面起个念头……这个罪就成立”,太自说自话了!
哪里说到大乘只“论心”?!
3、 关于礼佛:
这个问题最简单就是看看菩萨戒了。《瑜伽·菩萨地》: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呾缆藏、摩呾理迦;若于僧伽、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违越。若不恭敬,懒惰、懈怠而违犯者,是染违犯……”
很清楚!就是在证圣位之前,若有一天不以身、语、意礼敬佛、法、僧,犯戒!登地之后的菩萨,更是化生千万游佛国土,直至普贤大士,也是教导并亲行“十大愿王”的,哪会是什么“大乘菩萨论心不论事”?!
上面引用的这个“观点”,标标准准是儒家讲“立诚”的意思!跟佛法、大乘无关!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