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曾参:被孔子誉为四德之人 儒学传承中承上启下的人物

发布时间:2022-11-12 09:13:19作者:楞严经常识网
曾参:被孔子誉为四德之人 儒学传承中承上启下的人物 孔子说:"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哉!"

  被孔子誉为"四德"之人的曾参,如今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的圣人。

  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都诞生在齐鲁大地上,他们共同开创了影响中国和人类文化历史进程的儒家思想。在嘉祥县曾子庙前门坊上,至今保留着两块匾额——"一贯心传"、"三省自治",记载着曾子这位孔子学说的主要传播者的贡献。唐韩愈在《送王埙序》中说:"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皆得其性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盖出曾子。"在"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个儒学传承脉络中,曾子是承上启下的人物。

  少年勤学师从孔子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死于公元前435年。他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曾子的父亲曾皙,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曾子十七岁那年,曾皙认为曾子需要进一步深造,便决定带儿子求师孔子。于是,曾子从鲁国南武城出发,经陈国到楚国追上孔子,成为孔子的学生。孔子对曾子的第一印象是"参也鲁",也就是说曾子比较质朴、憨厚。

  曾子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勤学好问。他说:"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有适宜的时间就要学习,对疑难问题不回避,容易的问题也不放过。"每次在孔子身旁,曾子必然提出问题,凡是吉、凶、军、国的礼仪,常规和权变的方法,没有不问个究竟的。《礼记》中有篇《曾子问》,记述曾子一次向孔子请教就达四十多问。

  曾子十分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他把学业与自身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他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有一天,孔子说:"有一种最高的关键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你知道吗?"接着把孝道系统地讲授给他,传授的内容记录在《孝经》上。又有一天,孔子闲坐着,曾子陪着他,孔子又把治国的方略传授给他,传授的内容记录在《大戴礼记·主言》里。礼仪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也对他进行了耐心的传授,传授的内容记录在《礼记·曾子问》里。这种多次的单独传授,不能不说是孔子对曾子的特别关照和信任。

  设教讲学堪为师表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是讲学,他最迟在二十三四岁就开始设教讲学,几位主要弟子公明仪、阳肤、乐正子春、沈犹行都是南武城人,可见,曾子首先设教的地点就是其家乡南武城。起初曾子设教于自己家中,后来学生增多,就搬入大户人家。曾子三十八岁时,受武城大夫所聘,设教于武城。曾子三十九岁时,离开武城进入越国讲学。现郯城县西北六十里有磨山,相传曾子曾在那里授徒。曾子40岁时来到卫国,一待就是十多年。曾子在卫国不仅教学,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并且继续加强修养,坚守道义。他曾说:"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赶不上。但是,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有什么感到不足的呢?"

  曾子在他61岁时,从卫国回到家乡南武城,继续设教讲学。曾子教授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原原本本地传授孔子的教导。例如,一次曾子对他的学生子襄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他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既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曾子教授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意教学相长。《说苑·反质》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公明宣跟着曾子上学,3年不曾读书。曾子说:"你当我的学生,三年不学习,为什么呢?"公明宣说:"哪里敢不学习呢?我见先生在房内,父母在,呼喊的声音不曾让狗、马听到,我喜欢这一点,学习了但还没做到。我见先生接待宾客,恭敬节俭却不松懈怠慢,我喜欢这一点,学习了但还没有做到。我见先生在庭院,严格对待下人却不诋毁伤害他们,我喜欢这一点,学习了但还没做到。我喜欢这三点,向您学习了但还没做到,我怎敢做您的学生而不学习呢?"曾子离开坐席道歉说:"我不如你,你是在学习啊!"

  曾子教授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曾子的学生有人将要到晋国去,对曾子说:"晋国没有我熟悉的人。"曾子说:"为什么要有熟悉的人呢?去吧。有熟悉的人称他为朋友,没有熟悉的人就去做他的客人。君子坚持仁爱,成就德行,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知道加强学习修养,那么就是你的亲人,有谁愿意亲近你呢!"

  由于曾子教育得法,教育成果显著,在他三十多岁时就有学生七十多人,最终有多少学生已无从统计。他的学生中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最著名的有子思、乐正子春、公明仪、吴起等人。

  著书立说得正以终《颜氏家训·勉学篇》说:"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这里的"学",应该是研究学问、著书立说的意思。曾子晚年考虑靠什么传播孔子思想的问题,于是他组织学生在他的指导下编写书籍。他们首先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起来,最后以子思为主编辑成《论语》。同时曾子认为自己也应有书,于是在乐正子春等学生协助下开始编写《曾子》一书,最后由乐正子春等定稿。他们还一起编写了《孝经》、《大学》、《主言》等书和篇章。



  曾子在重病中,仍念念不忘教育学生,教育儿子。《大戴礼记·曾子疾病》记载,曾子的病情越来越重了,他对学生、儿子说:"君子尊重知识,就能够使德行高超明达;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就能够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与君子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啊;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像走进存放鱼虾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同化了啊。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去成就事业的地方。"

  曾子有儿子曾元、曾申、曾华,孙子曾西,都以贤达闻名。《说苑·杂言》中说:"孔子家的孩子不懂得骂人,曾子家的孩子不懂得追求权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父母善于教养。"曾子十五世孙曾据,有功于西汉王朝,封关内侯,因耻事王莽,率族人南迁江西,曾氏族人在南方得到发展,后又遍布全国,部分移居海外,成为名门望族,代代有贤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