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唐仲容先生被称为当代第一盲人佛学家, 在佛学研究上,造诣颇深。虽年近古稀,双目失明,历尽坎坷,然其为法为生之志始终不渝,实属稀有难得。 先生将三界唯心造(唯识)与缘起性空(中观)两者结合,形成内因缘(识)生一切法的有为缘起论,建立起业自我造、命自我立、主观决定客观的人定胜天思想。这样,学佛成佛,就完全由自己把握了。我今天讲开悟。
我今天讲开悟,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什么是迷呢?我们一切有情由有无明的障蔽,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了的都认为是真实有的,这就叫迷。认为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有个真实不虚的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对于身体乃至周围的环境,如天地、山河、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动物、植物、一切日用等等,也都认为是真实的,这就叫法执。有了我执与法执,就叫颠倒梦想。开悟就是破我执和法执。二执既破,自然远离颠倒梦想。
怎样才能破这二种执呢?如果我们对一切事物,内而我们的精神、心理活动;外而身体乃至整个宇宙的现象,都认为是一种梦、幻、泡、影,就象梦中境界一样,象幻相一样,象水泡一样,象影相一样没有实体,没有真正的我及法。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就破我执和法执。破了我执、法执,在生活上言语行动都合理,都合戒律,并且还生活得很艺术。在生活中有了这些感觉,在我们的心境上会有哪些感觉呢?我们会感受到心中开阔、空旷,愉愉快快,很安祥、很自在、很超脱,这就是初步开悟者的心理现象。在身体上,特别轻安,特别舒适。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身和心要是有这样的变化和感受,这就是开悟。
开悟有三个过程。第一就是要彻底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就是如梦、幻、泡、影,没有真正的我,没有真正的法。《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你要是通达了本来无我无法的道理,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懂得很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对一切事物没有我执和法执,排除了颠倒梦想,这就是一个初步开悟者。要彻底懂得本来无我无法,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没有实体。要深入懂得,彻底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必须懂得如何才能成佛的方法。成佛最正确而直切了当的有效方法,是把人生宇宙的真实相如梦、幻、泡、影这个微妙而究竟的道理,真正懂得并能够自觉地把这个道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达到八风不动的境界。什么是八风,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面临这八种景况,心里如如不动,这就叫八风吹不动,这是第一步开悟。第二步开悟要做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才能真正见性。见什么性呢?见一切事物本性空,只有幻相而无实体这个真理,生活就安住在有相无体的真理中,内心境界就是涅槃。《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到了这种境界,就叫见性,这是第二步开悟。第三步开悟要象释迦佛那样坐在菩提树下圆满大觉。转生死为涅槃,转八识成四智,得了大涅槃大菩提的佛果,是为圆满开悟。开悟就有这样三个过程。
今天我要求你们开第一步悟。怎样开?一要懂得人生宇宙的真相;二要懂得学佛成佛的最正确而又直切了当的方法,要懂得这两样,要毫无疑惑地承认这两样。人生宇宙的真实相是什么呢?就是《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人生宇宙的真正实相,要掌握这个真实相,就要懂得这几句话。什么叫一切有为法?天、地、草、木、人、山、河、鸟、兽、农、工、商、学、兵,凡属一切有形象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事物,都是只有幻相而无实体。为什么是幻相呢?因为这些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有,在另一时间条件变了,没有了。所以说凡属因缘所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幻相,整个宇宙是成、住、坏、空,随时都在变化,因此我们确知万事万物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就是人生宇宙的真实相。在一定条件下有,条件变化了就没有了,万事万物都是幻相,如镜花水月,没有实体,有而非真,懂得这个道理,就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就象晚上做梦一样,梦中也有个我,有天、有地、有人、有物,正做梦时迷而不觉,认为所见一切都是真的;一旦醒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白天所见的一切,所经历的一切,与晚上做梦是一样的,迷而不觉,跟做梦一样把一切都当作真的;其实时间一过,条件一变化,什么都没有了,哪有真的嘛!有些不懂佛法的人,仅仅凭着他们的直觉感受,也常常慨叹人生如梦!居士们!你们首先一定要明白人生宇宙都是梦。有不有呢?有!但不是真实的!有是幻相,一晃而过,抓不住,无所得,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就懂得佛法,就通达人生宇宙的实相。既然人生宇宙的实相就是一切如梦,要怎样才能解决颠倒梦想的这个大问题呢?这就要懂得如何才是成佛的方法。因为只有成佛才能解决这个大问题,成佛就是改造人生宇宙,要把如梦幻泡影的宇宙改造成国土庄严的佛世界,佛的世界没有成、住、坏、空的变化,是很光明的世界,很美满的世界;另外要把我们这个有生、老、病、死的肉身,改造成如来的法身、报身――没有生、老、病、死苦的身体。所以,第一个要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第二个要懂得成佛的最正确、最直切了当的有效方法。成佛的方法是什么?成佛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六祖坛经》上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佛是从摩诃般若大智慧中来,《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方法就是要有般若智慧。怎样才能具有般若智慧?这就必须深入彻底的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懂得我空、法空,懂得一切如梦幻泡影,有而非真,不可分别,这就是成佛的主要方法。一句话,要成佛就要有智慧;智慧就是要深入彻底懂得人生宇宙如梦如幻、找不到实体的这个道理。那么,要怎样才算深入彻底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呢?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要入不二法门。这就是成佛的必由之路。入不二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入不二法门,从那里入呢?要以什么为基础呢?首先要发大愿,要发成佛的大愿,要在实际生活中把坐位摆在度众生中去。怎样摆呢?要象《金刚经》上所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样做就是把坐位摆到度众生中去了。要度众生,这是第一件,入不二法门就是要在度众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入,也就是说,要在生活当中去入不二法门。《金刚经》接着又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要在度众生中入不二法门,这条重要得很!古来很多所谓的祖师都没有把这一条抓住,就连《金刚经》后面的赞语也没有抓住这一条;五祖、六祖是抓住了的。五祖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要有大慈大悲悯众生的心。六祖说得好:若识众生,则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居士们!要发愿度众生,自然而然就把坐位摆在众生中去了,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破迷开悟。不然,你在深山老林中枯坐,我法二执未破,入定也好,得神通也好,升天也好,还是一个迷人。要度众生!把小我溶化在众生中去,饶益众生才能真正的破除我法二执,成就大我才能真正做到无我、无法,这样才能破我法二执,破了二执,就与佛的境界差不多了。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胸襟与佛一样,自然你的所作所为也与佛一样。所以说入不二法门,要在度众生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中去入。
什么叫二?有分别就叫二。什么叫不二?无分别就叫不二。举例言之:我手里拿这个叫拐杖,对拐杖来说,怎样叫二,你认为它是个拐杖,这就有分别了;或者你认为它不是一个拐杖,还是有分别的,这个就叫二。要怎样才叫不二呢?因为法性空故,我不认为它是个拐杖;又因为幻相有故,也不认为它不是个拐杖,这就叫不二。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个拐杖,就把它当成一个实在的东西了,就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实相相反,所以认为它是个拐杖是错的。反之,你认为它不是一个拐杖,又把它当成不是拐杖的一个实在的东西了,又与上面说的真实相相反,也是错误的。所以这两种错误,皆由分别而起,都是颠倒梦想,都叫迷。怎么办呢?我们要不认为它是个拐杖,也不认为它不是一个拐杖。它是什么呢?实法不可得故,它什么都不是,不是也不是。对它不起分别,恰恰就把它当成如梦幻泡影在看了,就符合了上面说的事实真相――如梦幻泡影的真理了,这就叫悟,这样就远离了颠倒梦想。可见,不二法门,就是见性成佛的一条直路。《金刚经》上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你认为它是个拐杖,就叫法相,要空掉;你认为它不是个拐杖,就叫非法相,也要空掉,这就叫入不二法门。《金刚经》又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非法的法字,即说它是个拐杖,错的!应当除去;非非法的非法二字,即说它不是一个拐杖,错的!亦当除去。懂得这个道理,你就在拐杖这一法上入了不二法门。拐杖上能入,难道在其它事物上不能入吗?事有无量,其理是一嘛!所以对森罗万象,都要以非法、非非法的不二法门去看待。这个道理,你们真的懂得了,就开悟了!再举个例来说吧!譬如今天我讲经,在这件事上,你也可以入不二法门。如果你认为今天有个唐某在讲经,有许多居士在听经,错的!因为你把这件事当成实在的事去了;假如你认为没有个唐某在讲经,也没有许多居士在听经,错的!因为你还是把它当成实在的事去了。两者都是执着,都不是诸法的实相,这就是迷。要怎样才不迷呢?不起有个实在的唐某在讲经、有许多实在的居士在听经的增益执,也不起没有唐某在讲经、没有许多居士在听经的损减执,如如不动,不起有无分别,才算你实证了诸法离言不二的真实性。这样,你就不会被一切现象所迷住,不迷就是悟。懂得这个道理,有什么好处呢?懂得,你就能在一切事事物物中,处处入不二法门,处处都不迷,处处都能使你觉悟解脱。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又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你能够处处都不迷,心中随时都是清清净净的。心里清净,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障,就不造有漏业,也就不感有漏果,当下就能解脱了,就成佛了。顿悟成佛的意义就是这样的。《金刚经》上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佛心。今天叫你们入不二法门,也就是入佛知见。今天讲的是《金刚经》,是大乘佛法,是直接成佛的大法。《金刚经》上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你们要想开悟,就应好好把《金刚经》上的话记住,并深入理解。把今天我讲的话记住,开悟不难。只要下决心,求明师指点,快得很!学佛不求开悟,等到猴年马月也见不到破执的实效,一切等于零。
要离分别相,心里才会清净;离了分别相,才能见性;离了分别相,才得无生法忍;离了分别相,就要登地。神境智通也有,真能空掉我法必有大自在力,所以常说真空妙有。要在生活中入不二法门,要在度众生中去与诸法接触,见一切有为法的空性,才能见性。众生在生活中迷,在生活中执二;我们就要在生活中悟,在生活中悟入不二。俗话说: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真能懂得这个道理,就算开悟!不懂这个道理,就不会有真知灼见。没有真参实悟,讲禅,这就不是真正的禅。不懂的人,以为打个盘脚坐起,就是在修禅;或者,参念佛是谁,狗子有无佛性。那怎么行呢!所以要大彻大悟,就要上面所讲的种种道理,彻底懂得,躬行实践才行。六祖说: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今天讲的,来之不易,是释迦如来一代圣教之精华;是一切诸佛菩萨之心印;是最伟大祖师之秘密方法。这是我多年研究学习的结晶,交给大家,没有半点保留。为什么呢?是要真正度众生,使你们得解脱。《维摩诘经》专门有个《不二法门品》,《金刚经》上虽没有不二法门的名字,但说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又说:非法,非非法。这些话显示的就是不二法门。非法是指有,非非法是指空。有要空,空也要空,所谓如筏喻者。过河以后,筏子就不要了。也跟生病一样,知道病已好了,就不要把吃药当成目的了。空是破有的执着,有的执着破了以后,空也要丢。六祖说: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破除烦恼,要用正念去观空;知道了对治只是手段之后,邪也不要取,正也不要取,就随顺了无所得,心里就自然清清净净了。
六祖说: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今天我讲的就是六祖所传的见性成佛的、无上甚深微妙的大法。你们如能把它运用到度众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就一定要见性,一定能成佛。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如果下定决心求开悟,就一定能实证现观、大彻大悟。我今天驾大法船,只要你们肯上船,就能度到涅槃彼岸。
唐仲容老师讲于新都宝光寺
一九九二年十月
开悟一词可用于世间善法之上,也可用于出世善法之上。若能深知十恶业是感三途苦果之因而不作;知十善业是感人天福报之因而勤修,这是人天乘人在世间善法上的开悟。若于四谛法上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而终得解脱,是为声闻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若能深知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而勤修观行,断除无明而永得出离,是为独觉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
上述三种开悟,虽皆是善,而较低级,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开悟。若人能彻底通达缘起性空的绝对真理、人生宇宙的真实面貌,而在生活实践中不取不舍,真参实悟,达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的见性证真,这才是至极高尚、无与等伦的开悟。这种开悟是自觉觉他、成就无上佛果的殊胜法门。《华严经》所说:以少方便,速证菩提的方便,诸佛以一道而证菩提的一道,均指此法门而言。
这种法门是瑜伽、般若中道了义教的精华,也是达摩、慧能祖师禅法的心要,它自有其随顺必然性因果规律而形成的无上妙法,是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一步跟一步、步步落实的最简要、最精妙、最直接有力的入道方便。
可是千多年来,有不少的人却用玄之又玄、高不可攀的玄学观点去表诠,弄得求深反晦;更有不少的人用野蛮、粗糙、莫名其妙的神学观点去理解和行持,弄得一无是处,唐捐其功。从而使茫茫宇宙、无边众生,欲求见性解脱而无门可入,长夜沉沦。
笔者每念及此,未尝不悲痛万分,而思为文,大声疾呼,以拯救之!本期讲学四川省佛学院,星期日为远近前来的四众善友宣讲开示,根据佛言祖语和自身躬行实践的的微薄体悟,就怎样见性开悟这一问题,精心细谈,指示门径,当下座中曾有多人茅塞顿开,心境豁然得大受用。今且将此讲述精加整理,并补充要点数则,写出《谈谈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一文,以张妙道,而期与天下有志于见性开悟的智者共勉。
善友们,今天向你们讲讲学佛第一重要的大事怎样见性开悟的问题。什么是见性开悟?这种开悟就是大破愚迷。什么是迷呢?人们经常把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都认为最极真实。把我们自己的身体认为真实不虚,是个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对于自身及周围的环境如天、地、认为真实,这就叫法执。有了我执与法执,就是颠倒梦想,也就是迷。破了我执、法执,自然远离颠倒梦想,就是开悟。慧能六祖说:迷来悟度。蕅益大师说:迷即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正是此义。真正开悟就是言忘虑绝、无执无著的见性。他在生活上、视听言动上都合理合律,而至善至美;在心境上,内外明彻,开阔空旷,而自在超脱;在生理上气血流畅,身体轻安而健壮有力。由斯超凡入圣,得无生忍,登欢喜地,神通自在,游百佛土,侍百如来,上承下化,有大威力,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正是指破了我法二执的见性开悟者而言。
怎样见性开悟?对此问题,简要地说,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下大决心,拼命要求在一定时期内见性开悟,并坚决自信,定能如愿以偿。古人云:心诚求之,不中不远;又云:有志者事竟成;俗语也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人能诚求见性开悟,自然就是其中的有志者和有心人,当然就一定会胜利地成其所为。如来说:初发菩提心,即成无上觉。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因为下决心拼命求开悟,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勇气和毅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终必成功。同时,学佛者的内心本有菩提种性,即般若潜能。在有大决心和坚强自信心的鼓动下,促使内心般若之智,顿然而出,冲破无明黑暗,大放光明,而照见真空本性。释迦佛坐菩提树下自发誓言:若不证无上菩提,终不起此座。结果在七七日内即成大觉,就是一件显明的事例。笔者在多年来自修教人的实际生活中,对此也有较深的体会。故知此段所说的下决心和坚强的自信心,是见性开悟法门强有力的敲门砖,学人慎勿等闲视之。
(二)溶小我于大我,一切时、一切处都要把生活和工作完全投入济度众生中去。一切有情,特别是人都是互利互助而得生存,若离众生则无自身,故众生是大我,也可说是真正的我,而人们必须时时刻刻报众生恩。学佛者犹须本着佛典所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的教诲,自始至终舍小全大,普度一切众生为事。怎样度众生呢?初发心时即当端正态度,不是为我成佛,而是愿一切众生成佛。如皈依偈言: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在平常起心动念时,必须生四无量心:即慈爱众生而思与其乐;悲愍众生而思拔其苦;见众生止恶修善、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同时虽在在处处关心众生而常知众生如幻,安住上舍而不取相。更须在行动上勤修四摄:见愚昧者施之以法;见贫乏者,施之以财;见被迫害者,施以无畏,而广行布施。来求法者,含笑先言,乐说无厌,而常修爱语;常行慈善公益的事,而修利行;时时刻刻关心众生慧命,与之共生活,共工作,而修同事。总之,目视耳听为众生而视听;口言、身行为众生而言行;心意所思、手足所向,无时无处不是利益众生,而且所有一切功德普皆回向众生。若能如是修学,则我执不破而自破,福德不修而自修,智慧不积而自积集无边。胸襟宽阔,气度雄伟,风格高尚,基本上与佛无异,而自然有见性开悟的雄厚基础与活动场所,又何患性之不见,悟之不开呢?若修行人不肯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则我执难破,虽终日持戒,入定观空,而始终跳不出个人主义的圈子,只得人天利益,绝不能断障证真,成就无上菩提。故欲见性开悟者,首须深明此段所说的重要性及其伟大意义。
(三)在度众生中不取不舍。《金刚经》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始终修一切善法,即是修六波罗蜜。广度一切众生,即是不舍;在度众生中,知一切法,如梦如幻,而无我、人、众生、寿者相,即是不取。如是不取不舍,即是悲智等运、福慧双修、真俗圆融,而必成佛果,故如来说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祖慧能悟得此中奥义,知见性成佛必须从不取不舍的方法上用功,所以他恳切地说: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怎样在度众生中不取不舍呢?当知度众生,首须为他们广说正法,在说法时首须如《金刚经》所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教导,对众生有请必说,甚至无问自说,耐心地说,反复地说,务必使众生言下有悟,如是演说正法,即是不舍;同时应知说法者如幻,听法者如幻,都无实体,于言上离言,于分别上离分别,而心地清净,如如不动,即是不取。不仅在说法时为然,因为我们是活着的人,必须吃饭、睡觉、工作、学习、说话、走路,一一都须不取不舍。例如在吃饭时,当食知量,远离欲乐、自苦两边,按时而吃,如律而吃,念众生苦,思与拔济而食,是为不舍;同时,更应深知吃饭者如幻,食物如幻,食的动作亦如幻,转眼过去了不可得,而心无所住,是为不取。在睡眠时,按时而睡,如律而睡,住光明想而睡,思度众生而睡,是为不舍;同时更应深知睡眠的人如幻,睡眠的法如幻,有生以来,年年睡、天天睡,皆一晃而过,永无踪迹,了不可得,由是身心安详寂静,是为不取。唐代庞女谈见性禅法时说,也不易,也不难,饥来吃饭困来眠,正是指此而言。饮食睡眠如是,在工作学习上、说话走路上不取不舍的修法,例此可知。如是在一切生活细节上不舍以修福,不取以积慧,自尔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正是《金刚经》所说的生清净心,清净心的具体表现即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不取),即是无相三昧。在应事接物上自然会随感随应,直往直来,当言而言,言得如理;当行而行,行得合度(不舍),即是一行三昧。到此境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恰是《维摩诘经》所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活生生的悟境,定慧等持的无相禅,教下称为登地,宗门呼为见性。六祖对见性开悟有极生动而确切的描述,如《坛经》说: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是为般若三昧。得此三昧,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就是见性开悟在实际生活上的真实写照。然复当知,见性开悟所用的不取不舍的方法,必须在广度众生的愿行中修学乃有卓效。因为广度众生才能具足无边福德,为见性开悟的胜增上缘;同时见性开悟即是般若智慧的生起,一定要在度众生中教学相长,于境无著,才有实相智;广见多闻,才有种种方便智。若学佛人只知顿忘人法解真空,专从不取上下手,而无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悲愿行,忘掉了不舍,则其所修,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形如藁木,心如死灰,增长无明,毫无生气,安有见性之可能?愿学佛求开悟的同人,对此深思之。
(四)在现实生活上入不二法门。诸大乘人必须以大雄无畏的精神常常弘法利他,广度众生,在度众生的现实生活上时时入不二法门。但这种入法有由理入和行入两种。由理入主要是默识心通,离两边的分别执著,使心行平等;由行入主要是通用无滞,远离二边,而行契中道。本来一切法无一而非内识随因缘力之所变现,如梦而有,如幻而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可言说,不可分别。学人内心必须参透此理,对种种法深知其不是实物,不可认为它是个什么,也不可认为它不是个什么。如果认为它是个什么,便与它如幻非真的实性相反,是为取法相;如果认为它不是个什么,又把它当作一件不是什么的实物,也与它相有体无的本性相反,是取非法相。取法相及非法相都是分别,是谓之二;若离两边分别,即是不二,入不二法门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在理入不二法门时,不仅是对某一法不取法相及非法相,而是对内身外器、心、心所、色、不相应行乃至无为一切法皆知其本性清净,而不可分别言说,统统不取其法相及非法相。这时心境上万法无滞,没有丝毫挂碍,而有一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清净无相之实相现前。这个实相就是《心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无为真如,见此真如就证得如《心经》所说:无五蕴、无十二处、无十八界、无四谛、无菩提、无涅槃的无相真空。到此时刻,便是真正的开悟见性。但是开悟见性所修的不二法门,它不是僵死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形式固定不变,而是原则不变,用法多变的。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方便善巧而得解脱之义。因之,不二法门不是在深山古洞里闭关,或静室卧榻里坐禅的枯寂心境能入的。原因是度众生的行者也同一般人一样有吃饭穿衣的生活,有视听言行的活动,故必须在现实生活的行为上入不二法门。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不舍妙道,行凡夫事。
怎样由行入不二法门?它的总原则是:在行为上不偏不倚,而契会中道。众生执有而沉沦生死,二乘达空而安住涅槃。入不二法门者,既不住有,亦不住空,而行非有非空的中道。《维摩诘经》说:虽知佛国土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众生。正是教人在行为上不落空、有两边而入不二法门。诸学佛者在弘法时既依世俗谛讲,又依圣义谛谈;既说世间善法,又讲出世圣道。在持戒时,既守防非止恶的律仪戒,又修积福利他的摄善法及饶益有情戒;在修禅定时,既修于所观境专注不散的止,又修于所观境简择诸法的观。如是一切皆是远离二边而心无所住的中道正行,也正是在种种行为上入不二法门。前面所讲由理入的不二法门,是言思道断、心行处灭的实相智境;此处所讲由行入不二法门,是方便善巧、如理分别法相的方便智境。理入是行入的先决条件,无内证何由能指导其行动;行入是理入的表现形式,无外功安能验证其悟境。理入、行入两相融通,实质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故谈不二法门必须理行双入,内外俱阐,方能对见性开悟的殊胜方便,有着近乎全面而曲尽其妙的说明。依瑜伽教理谈,理入的不二法门是根本无分别智实证真如的正行;行入的不二法门是后得无分别智随顺法相的正行。故此中所谈内外兼备的不二法门,实是直接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
问:为什么不二法门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上入呢?
答:入不二法门主要在于见性开悟,而见性就是彻底对一切法皆是佛法的通达,于诸法相上亲见法性。若与现实生活取远距离,则何由与种种具体的法相接触而亲见其本性呢?同时见性必须在对具体的事上、相上、境上狠观当体即空,才能见具体的事上而无事,于具体的相上而离相,对具体的境而无所住,由是才能活修活悟、现证现观而得亲见诸法本性。因之,直接见性开悟的不二法门,必须在一切现实生活上狠抓当体即空而修而入。若离现实,又在何处去狠观当体即空呢?《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又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这些圣言都是意味着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入不二法门,才能真正见性开悟。
问:《维摩诘经》文殊师利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为什么今言入不二法门却未重点谈及必须离语言文字而如净名之于此默然无语来显示?
答:一切法其本性空寂,当然不可用语言文字进行分别;但是语言文字所诠诸法,皆是缘生,无实自性,而语言文字的自身及用语言文字分别诸法,亦皆从缘生,无实自性。若彻底知此而入不二法门,则一空一切空,一不可得一切皆不可得,哪里还有所诠的种种法相?哪里还有能诠的语言文字相,以及用语言文字进行诠说的种种相?若然,则在用语言文字时即离语言文字;分别诸法时即离分别。而文殊师利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也等于没有说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而与净名之默然无说来显示不二法门一样。不然,文殊用语言文字显示不二法门,与净名之离语言文字显不二法门还有高低之别么?同时《金刚经》既言:夫说法者,无法可说。而释迦与善现应对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反复问答,反复阐述,淋漓尽致地说了厚厚的一部《金刚般若经》,你当作何理解。释迦常说:吾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难道释迦在四十九年内真的一字未说么?若然,则三藏十二部经浩如烟海的法藏又从哪里来的呢?由此应知入不二法门时,即见一切法的真性,言与离言无二,离言与言亦无二,一切平等,一切无所得。此理微妙,千多年来能通达及此而加以诠说者曾未多见,实可慨叹啊!
善友们,现在我把怎样见性开悟的问题大致谈清楚了。总起来说,首须下决心有坚强自信心求见性开悟;进而必须把小我溶于大我,一切生活工作都投入度众生中去;再进而在度众生中处处不取不舍;更进而深入到在现实生活上时时入不二法门。这种有规律性的修学是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一步跟一步、步步落实的见性开悟的科学方法,对于所求能收立竿见影之效,可说是见性开悟微妙法门的中心关键。诚心希望善友们对此好好听、好好悟、精勤修学,一跃而入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大法船,一定是有把握的。
(一)虔诚求大善知识指点。《四十二章经》云: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华严经》说善财童子有五十三参礼文殊。释迦佛又多处说求善知识难。如是一切都是佛陀教导学佛者一定要虔诚求大善知识开示指点。什么是大善知识?简明地说:深通教理,戒行庄严,并有高度的真参实悟,才足以当之,但这样的人千载难遇。只要能真正懂得佛法的人也可以称大善知识。因为这样的人一定具有正知正见和正行,也可说他是得了文字般若的开悟者,亦可虔诚地向他请教。所谓虔诚,为了求开悟,不管路程怎样遥远一心去。在经老师考验时,无论工作怎样艰巨耐烦做。在教言上,无论词义怎样幽微,耐心体会。不但如此,还须时时亲近他,与之同居,与之同游。在老师的作风笑貌上求潜移默化,在他的闲谈偶话中探求奥秘。因为大善知识对教理有深入而正确的研究,他的行持有深刻而细致的参悟,经验丰富,他所说的话真实不虚。所谓良师一言道破千载疑,学人一口吸尽法海乳。甚至某些只词片语能使学人言下大悟,顿超数劫修持。故求见性开悟的人一定要虔诚求大善知识指点。
(二)对关键教典及警句,熟读深思力行。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陀所说诸经丰富多彩,妙义无边,然因对机不同,各有侧重,务当择优取精。或取中道了义之深密;或取观空遣相、破妄显真之般若;或依博大精深、权实兼备之方广;或依宗说兼通、顿悟成佛之禅典;或据某些简要精粹的文句、偈语。对如是等要典、要句,多闻熏习,以生闻慧;如理作意,以生思慧;拳拳服膺,精勤受持,以生修慧,必能引起见性开悟。从古代史实上看,许多法门龙象、高僧大德,虽博通三藏而总以专精一经、受持读诵而贯通一代圣教,以自觉觉他,开派立宗。龙树、提婆深通《般若》而立中观;弥勒、无著精通《深密》而建法相;智者大师依《法华》开悟而立天台;杜顺、贤首依《华严》开悟而立圆教;达磨奉《楞伽》而传心印;慧能本《金刚》而开顿悟。这些古德都是取关键性的佛典来受持、钻研而得开悟见性,立万世法。至于专从某句某偈而得开悟者,亦复不少。六祖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便大彻悟;玄觉诵《净名经》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而悟佛心宗;慧文读《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即中道义一偈而立空、假、中三谛三观;大梅法常闻马祖即心即佛之说而专守不移,马祖许其开悟。这些都是古人专从只词片语上生长智慧的实例。笔者在自修教人的过程中,亦往往是从某一经、某些文句令自他有省而得受用的。早年读《成唯识论》造论缘起,对由我法执二障俱生,如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圣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数句,即知佛法的实质是阐明人生、宇宙因果规律和改造人生、宇宙因果规律的伟大科学。由读《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及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数句,而找出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具体修法;又于《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数句,而深知学佛必须在度众生的实际生活中观空遣相,才能悲智等运,成明行足。在《坛经》中,于用自真如性,以般若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无者无二相,念者念真如本性,于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等句,便懂得六祖见性的顿悟禅法。于《心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坛经》中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及五祖所说:念念无住,万法无滞诸语,便懂得见性是在心境上、生活上纵横自在、大通无碍的解脱。笔者以这些引起省悟的圣言开示学人,学人亦多以此圣言而引生智慧。纵观古今学佛之生智慧者,罕有不由清净圣言之所引发,所以五祖弘忍教导神秀说:无上菩提须于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为什么见性开悟必由圣言引发呢?因为佛所说法是如来亲证清净法界平等流出,能滋养众生慧命的法乳,学人于中玩味,可以滋养其慧命。同时佛所说法是佛般若净智之所演说,也就是如来的般若灯。学人的般若灯必须在佛的般若灯上点一下,才能发光生焰,而有慧命。若无如来教法的般若明灯,学人虽有灯具,怎能点得燃而见性开悟呢?例如某家有灯,未曾点燃,不能破暗,必须在他家燃着的明灯上一触,才能点燃发光。准此则学佛人欲见性开悟点燃自己的般若灯,必须要在圣教的般若灯上一点始燃,亦复如是。此理极为显明,无如六祖以后,禅宗学人多认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才是禅的宗趣;又认为达磨所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从而固执学佛人必须根绝名言,无情无心,犹如顽铁,才是见性。殊不知禅宗所讲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达磨所说心如墙壁不过是见性者心常如如不动的形容词,并不是如墙壁那样的毫无生气。他们无此正确理解,在开悟的用功上,废除闻思,不从圣言的引发上下手,而别开生面,主张在心地上言忘虑绝,上不粘天、下不粘地,毫无抓拿,自然会别有天地,现出一番新气象,也就是认为山穷水尽疑无路,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真的山穷水尽,已经到了地面的尽头,全是真空,立足之地也没有,哪里还有柳暗花明的乐园可游、安宅可居呢?所以这些禅者比较聪明的,结果毫无收获,而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归宿。比较少智的人,盲修瞎炼一阵,心乱气馁,往往导致疯魔。由此可见,欲求见性开悟者,必须从正法的语言文字上多闻多思,受持笃行为宜。
为了强化学人对言下开悟的信念,在这里还有必要把见性开悟的法尔规律浅谈一下:精勤学佛的人首先必须从某经或某些精炼佛语上深深懂得性空的道理,即得文字般若,是初步的开悟;继而自会将此性理在许多佛典上去贯通;同时,自会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种种具体事物上反复验证,到达功夫纯熟、炉火纯青之际,一下亲见一相无相的实相,一切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这时就达到了言忘虑绝真正的见性开悟。学人懂得这个法尔如是、不可违逆的规律,自必在见性开悟的问题上功不唐捐。
(三)树正除邪。六祖说: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所以在我们的身心上树立正行,除去邪行,是见道的首要一着。但是,什么是正行?什么是邪行?又怎样在这里树正除邪呢?大概说,杀、盗、邪淫此三是身业上的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语业上的邪行;贪、瞋、痴是意业上的邪行,总称为十恶业道。戒杀放生,戒盗行施,戒淫离欲,是身业上的正行;戒除妄语而说诚实语,戒除两舌而说和合语,戒除恶口而说柔顺语,戒除绮语而说庄严语,是为语业上的正行;廉正无贪、慈悲无瞋、明智无痴,是为意业上的正行,总称为十善业道。若行者对此十恶努力戒除,对此十善努力修积,是为在行持上的树正除邪。其他在某些方面还要防微杜渐,防嫌杜疑,以除微细的邪行。随时随地都要谨小慎微,勤修戒、定、慧三学,从多方面利乐有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清净,而戒行圆满,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活菩萨,可使众生闻而景仰,见而敬崇,为人天师表。契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中三条前二是身语两方面的树正除邪;后一是意业上的树正除邪。学人能依此精进修学,就能有雄厚的开悟基础而达到真正的见性。见了性则心清净,使戒定慧三学,不劳修学而自圆满。《坛经》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正是此义。由此可见,见性开悟前后始终都要止恶修善、树正除邪。而古来有些禅者不知此理,单从圣义谛出发,以为无我无法,只要无执无著,任意说、任意行都有功无过,于是呵佛骂祖、烹狗斩猫而肆行无忌。殊不知无我无作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失。他们拨无因果,恰恰犯了六祖所痛斥的第一莫著无记空之戒,其结果形成了神经病的狂禅。玄觉禅师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遭殃祸。对这类人是有尖锐针对性的。
其次树正除邪,非惟于行持上如此,在心中见解上犹当坚持正见,除遣邪见。因心有邪见则生贪、瞋、痴三毒,造诸染业,感生死果;若坚持正见,则三善根用事,而自止恶修善,远离欲行、恶行,更能修出世道,而得出离解脱。《坛经》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此颂意显邪见压倒正见则为魔,正见除遣邪见则成佛。佛者觉也,也就是树立正见,除遣邪见,则能见性成佛。所以《坛经》又说: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可是,有哪些是邪见而当除,复有哪些是正见而当树呢?以要言之,认为作善无功,作恶有利,不信因果,是为邪见。在有情生命问题上执常执断,是为邪见;执邪为正,混淆是非的见取,是为邪见;于五蕴身执为实我,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等恶业,沉沦生死不得解脱,是大邪见;执一切法真实不虚,贪爱五欲,乐住世间,起所知障,碍大菩提,是极大的邪见。如是等见,过患无边,皆当遣除。至于正见呢?以要言之: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知见是正见。笃信因果,知十善业是感人天福报之因,十恶业能招感三途之苦果;观四谛能断烦恼障,成阿罗汉;观十二缘起,知实无我,断除无明,成辟支佛;修四摄六度,广积福慧,成无上觉。能知如是染净因果规律,是最殊胜的正见。对如是等正见坚持不舍,即能除遣上述种种恶见,自能内心清净而得见性解脱。但是此中对见性开悟起主要决定性的正见是什么呢?简略地说精勤地度一切众生而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正见是极殊胜起决定作用的正见,树此正见,即是树佛知见。佛知见即是佛眼,既具佛眼,则见性的事不言而喻。
再次,见性开悟更重要的还须在心念上坚持正念,遣除邪念。六祖说:一念迷即佛是凡夫,一念悟即凡夫是佛。在心念上迷而不觉则为邪念,起一刹那的邪念,就会使能成佛的人堕落而为凡夫。若人心里悟而不迷,有一刹那的正念,就会使人超凡入圣。这说明了坚持正念、破除邪念,在见性开悟上的重要性,而学人必须在观心察念上百倍其功。六祖说:迷来悟度,邪来正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其意义就是要在种种邪念生起时迅速用与之相应的正念来加以克服,也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的察念功夫。因为意识阵地经常邪正交争,若不尽力树正念以除邪念,则心必染污而不清净,必难入道。永嘉禅师所说的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修禅功夫,即是据此而言。但是学人若欲迅速达到见性开悟的目的,又当树什么有力的正念以为之呢?根据六祖的禅法当坚持念真如本性的正念。《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世出世间有漏无漏的有为法皆由心识之所显现,如梦如影,全无实体,不可分别执着。这种诸法不可分别执著的清净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应作如是观,就是在一切有为法上反复参悟,经常参悟其不可分别言说的空理,就是念真如本性。有了念真如本性的正念,自会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而一切杂念皆得遣除,这就是六祖所说的于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的见性禅法。所以六祖又说: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智无余。能够经常以念真如本性的正念,克服种种或善或恶的妄念,自会有清净智慧现起,而得见性成佛。故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必得道果。
本文对见性开悟的微妙法门作了比较详明而扼要的阐述,为了便于学人对此中妙义易于理解和掌握,特对其中各各要点进行条分缕析,分门细辨。但是,道贵守约施博,行宜举一贯万。在此中所说诸修法中如何进行总持而一以贯之呢?直切了当地说:抓悲智等运四字而已。悲能广度众生以积福,智能观空遣相以积慧,两者并行,恰是自觉觉他之成佛妙道。学人如能切实行之,终身不移,自必豁然开悟而速证真空本性。(信息来源:摘自《法音》)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此一心有诸多不同名称),也是禅宗所谓的破本参或破初参,或是俗称的开悟。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识等体性。明心时不但可以亲自体验此心的体性及运作,亦可随时随地照见其它一切有情此心的运作,亲自观见中道实相而不堕一异俱不俱等邪见中。
而见性指的是眼见佛性(「佛性」一词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禅门里面所谓的重关(即第二关之意;禅门的第三关则是牢关)。
真如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备佛性的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如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与真如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盘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则六根一时俱见,亦即眼能见佛性,耳、鼻、舌、身、意,也都能见佛性;此时就会看到佛性与感觉不即不离,佛性和感觉是混在一起的。然而佛性却不是感觉之性,不是我们一般人妄觉之性。如果定力不退的话,这种眼见佛性的境界就会永不退失。
欲求眼见佛性者,须具三种资粮:定力、慧力、福德因缘。此三若缺其一,不但善知识无法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眼见佛性之亲证,不易勘验,唯证者自知,不像明心者可借口说手呈其自心藏识的运作即能验其虚实。勘验者唯能依据被勘验者所描述见性之情境而判断,不能藉被勘验者之眼根而检验之,故说极难勘验。
在明心的阶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他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着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着定力的退失,而无法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人,虽然已经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必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能获得尽智,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进入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必须悟后渐渐的断除第八识中累积的无数烦恼习气的种子,再修学无量百千三昧,断尽尘沙无明,才能于最后身菩萨的明心见性之时成佛。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