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一念瞥然兴,
好似浮云点太清;
万叠台山亲到顶,
桃花烂漫雨初睛。——宋·无见先睹禅师《示兴禅人》
修行是自己的事。
无见禅师在《示兴禅人》这首诗中,提出如是的重要观念:“万叠台山亲到顶”,如果证悟无上菩提的历程是万叠台山,修行人必须一步一脚印地亲身履践,才能体悟“桃花烂漫雨初晴”的山顶气象,那美丽的生命大风光,唯有曾经血汗交流的心才能识得十分。
修行境界,是亲临现场才算数的。
祖师的悟境诗,先贤的悟后言行,虽然殊胜高妙,令人向往,但那是他们的自家事,是心灵本地风光的自然展现。或刚健或温柔,或机趣或朴淡,法无定貌,都是豁然开朗的心,源源涌出的智慧活泉。我们未到家的人,师法(其)精神可以,但不宜模仿形迹,否则依样画胡芦,只是得到空洞的外相,对修行体质没有什么帮助,明眼人会一眼看穿。南泉斩猫,丹霞烧佛,这种惊世骇俗的行径,是他们悟后的“平常事”;而一个现代禅人的“平常事”可能是对一朵花深情的微笑,或一杯茶喝得身心如洗——风格不同,但都是自己内在质地的全然展现。
桃花烂漫雨初晴,真是个美丽的悟境,我们看了也由衷欢喜。无见禅师想必是位温柔爱美的禅师,因此悟后看到的世界格外清净美丽,好比初歇的春雨点点,在灿烂的桃花瓣上盈盈辉映,这种生命美景真是动人至深。
我们也有自己的生命美景,在心的颠峰,等待我们从“老实修行”的山道上层层攀升。
无事,是彻见生命实相后的平常心。
大悟之后的禅人,连“悟”之一念都不生了,生命是一片清朗,没有作意的法执,只是随缘顺性地过滋味清美的好生活;遇到有惑未解的有缘人,就随机点化,悲悯众苦但也不强把金针度与人,只是等机缘自然成熟,再顺势一推,如此而已。
“无端一念瞥然兴,好似浮云点太清。”悟,一如浮云,虽能将浩瀚天空点缀的更美,但对空的本体而言,仍是余事。无住无染才是真如法性,连“悟”也要放下。
体无生,了无事,亲证空性,固然可贵;但“枯空”却不是禅人本怀,槁木死灰,了无生趣的寂灭相,并非禅的究竟处。活泼丰富,生机无限的空才值得向往;风云际会、飞鸟往还的天空,不是比一无所有的天空更动人吗?那么,禅人的生活当然也可以情韵洒然,充满创造力。当下是美,哪一分一秒没滋味?(信息来源:摘自《正觉》)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