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非常好的经文,我们一般都简称为《药师经》,经文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药师佛发下的十二大愿,我们读诵《药师经》全文的时候难免会有不理解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找些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我们学习《药师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解。
一、《药师经》的经文的含义
本经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名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此经阐述的是药师如来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发大愿、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勋德业。经名亦告诉我们,这部经是已获修行成功,已成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佛,回顾从菩萨到成佛的修行经历,并以此为众生树立榜样,做众生表率,给众生指示通往成功的途径。
佛经命名通常是从「人、法、喻」三个角度出发。如《阿弥陀经》以佛的名号命名佛经,叫以人立名。《般舟三味经》以般舟三味这一佛法为经命名,叫以法立名。《稻秆经》以稻秆比喻缘生法,这叫以喻立名。以上都属单立名。《妙法莲花经》,经名中有法有喻,叫法喻复立名。《普贤菩萨行愿品》则为人法复立名。《如来狮子吼经》为人喻复立名。《大方广佛华严经》被称作人法喻俱立名。佛经命名不出以上七种方式,即三种单立名、三种复立名、一种俱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以法立名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的名号,「本愿功德」是佛法。但此处佛的名号中的「琉璃光」是个比喻,故此经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俱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为梵文Bhaisajyaguru-vaiduraprabhasa的意译,音译为「鞞杀社窭噜辟琉璃」,也可译为大医王如来。世间众生生理上有老病死苦,心理上有贪嗔痴苦,佛法不仅能解除人们生理之苦,尤能消除人们心灵之苦。所以佛是最了不起的医生,被称作大医王。能治愈人们身心一切疾患,施法药之师就叫药师。
「琉璃光」之琉璃不是现代所谓琉璃瓦的琉璃。而是梵语「辟琉璃」(Vaidurya)的略译。辟琉璃是一种青色宝石。这种宝石剔透晶莹,呈天青色,是蓝宝石中的珍品。琉璃光即指琉璃宝透射的净光。以琉璃光为佛名,显现佛德,比喻药师佛纯粹光明、洞澈表里的智慧之光。
「如来」是梵文多陀阿伽陀(Tathagata)的意译。「如」即真如,含如实之意,指一切事物的真实状况。「来」即实现,到来之意,指最终成果。所谓如来即「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凡通达真理,获得最终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获修行最高成就的人都叫如来。如来是所有成佛者的共同称谓。药师佛也可称作药师如来。
「本愿」指药师佛成佛以前,还处于菩萨修行的本因之位时,发下的誓愿。菩萨为佛之本,菩萨成佛以前,都要发大誓愿,在誓愿鞭策下,菩萨建立救世的功业,同时自己个人修行也获得成功。愿力是成功的动力,在愿力的作用下成就的功勋德业就叫本愿功德。
人们要成就任何一件事,都先要立下志向,要有获得成功的决心。用誓愿的方式把愿望和决心肯定下来,誓愿就成为警策自己,促使自己精进的力量。
菩萨发的愿分为别愿和总愿。总愿是所有菩萨的共同誓愿,显教菩萨的总愿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宏大无边的誓愿是菩萨行苦集灭道四谛(真理)法的共同决心和意愿。菩萨的别愿是每个菩萨独有的誓愿,如普贤菩萨的十愿,阿弥陀佛的二十四愿、四十八愿,千手观音的六愿、十愿等。本经中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是药师佛在本行菩萨道时的别愿。
佛所说法,由弟子结集、会诵、记录整理成文,被称为修多罗(Sutra)。修多罗包含的意义为:能产生出各种意义;能具备无尽的含义;如泉水一样不断涌出;能显示各种意义;如绳线和墨斗可以辨别斜正;如绳线串花一样可以贯串诸法;能上合真理下契众生的根基。
修多罗既包含了如此多的含义,将修多罗译为汉语时,用什么词才能恰如其分呢?有人认为可以把修多罗译作「线」,取其能贯串诸法,如线之串花,反映修多罗是佛的言论结集而成的这一特点。但是最通行的,是将其译为「经」。因为中文「经」字,既含有贯串之意,而且,中国人把古代先贤言教、足以成为后世圭臬,有无尽含义的,可作辨析是非标准的著述,叫做经。为了突出佛的言教能契理契机,所以也把修多罗译为契经。
《华严经疏》说:「修多罗……,古译为契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正翻名线,线能贯花,经能持纬。此方不贯线称,故存于经」。就是说由于经比线的称谓高贵些,所以将记录佛的言教所成的文字篇章称作经。
总之,经文题目包含的意思是:这位成佛的觉者,智慧之光如天青色宝石发出的净光,透澈内外。他在成佛前修行时,发大誓愿,要拯救一切众生,如医生之救病。在愿力鞭策下,成就了最伟大的功勋和德业。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讲述的真理,是众生修行的指南和依据。
(请看本书第二部分《药师经的形成与翻译》)劣,外扶根尘差异也不明显,就成为病态的两性人。两性人内心的痛苦,远远超过常人。
命根是生命依托的物质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中枢在延脑部分,或许,延脑就是命根所在,一旦此处受伤,就会生命垂危。
「苦乐忧喜舍」这五种根叫做五受根,分别产生痛苦、快乐、忧愁、喜悦、以及不喜不忧平淡的舍受等五种情感体验。美国科学家五十年代研究发现,人和动物的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刺激此处,会产生愉悦感。有些药物也能刺激人的乐神经,使人大笑不已。密宗认为人身上有「大乐轮」,一旦气脉打通大乐轮,就会有不可言喻的快乐感受。至于其它几种感受,其根在人体何处,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不过我们可以确信,既有这种功能,一定有产生这种功能的根据即根的存在。五受根缺损,对一切无所感,便是麻木不仁的白痴。
信根是信仰产生的基础。佛经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根坚固的人对谛理谛实能生诚信,对世出世间真理能生信心,所以能破邪见。反之信根欠缺的人怀疑一切,不信真理、不信正法、不信因果,找不到人生的正确道路,任凭我执支配,滋长邪见,堕入邪道,毁掉自己的一生。
精进根又叫勤根,是进取心、上进心产生的基础。有精进精神的人,孜孜不倦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事业功业的成就,百折不挠创立十善功业。缺乏精进根,一辈子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不能奋起努力,蹉跎终生,一事无成。
念根是记忆力产生的依据。唯识论说:「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铭记不忘。」念根也可产生专注心,《大乘义章》十二卷说「守境为念。」《遗教经》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所以念根具足的人,头脑清晰、记忆力强,能使念头集中于正法,不被外境所扰乱。反之缺乏念根,什么都记不住,正信不能保持,注意力不能集中,也难做深邃的思维。
定根是自控力产生的依据。定根具足的人意志品质良好,有高度的自控力,能摄持身心,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有定根的人才能习禅修定,才能启迪出超凡的智慧,才作得自己的主人。缺乏定根的人身心散漫,管不住自己,随意识攀缘外境,随波逐流,造业起惑,沉沦生死,难以自拔。
慧根是智慧产生的基础。智慧包括世智聪明,即世间黠慧,和般若智慧。世间黠慧即所谓的小聪明,以敏锐的分辨能力为特征,耳聪目明即为聪明。般若智慧对事物的领悟是全方位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而且是直接地把握精髓和实质。慧根具足才能领悟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有一点慧根,具备一点世间黠慧,也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具备慧根就成了愚人、蠢汉。
信、精进、念、定、慧五种根是圣道根本,可产生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五力都包含在三十七道品中,是修道的重要资粮,获得正觉的基础。
未知当知根是在意、乐、善、舍、信、精进、念、定、慧九根基础上,处于见道位的修习过程中,对四谛欲知而未知时的渴求心理产生的依据。已知根也是建立在上述九根基础上,修道位上对四谛理一一了知的能力产生的依据。具知根也是上述九根修至无学位时,对四谛真理完全领悟,证知能力产生的依据。
概言之,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是追求真理、认识真理、证悟真理的求知欲、知性、觉性产生的基础。三无漏根是获得觉悟的必备条件。
诸根不具的痛苦
完美的正报身是过去世善业感来的果报,「其身下劣,诸根不具」,是过去世恶业感来的苦果。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