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戒杀得安隐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0:26作者:常识
戒杀得安隐

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隐。

——《法句经》——

杀生位居十恶、四波罗夷、十重禁戒、五戒、八戒之首,这首偈语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上的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们往往宁受刑罚,也要全命而归。但是人类却经常忘记自己受到杖打刀割的疼痛苦楚,为了满足一时的贪欲,而宰杀畜生,乃至残害同类。黄山谷的偈语:“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姓,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将杀生的罪过阐释得极为彻底,《法句经》中的“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则以更平实易懂的方法,让大家都能明了杀生的残忍。

二、消极的戒杀——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

《大智度论》中,对于戒除杀生,有著具体的说明:“……若实是众生,知是众生,发心欲杀而夺其命,生身业,有作色,是名杀生罪。其馀闭系、鞭打等,是助杀法。复次,杀他得杀罪,非自杀身。心知众生而杀是杀罪,不如夜中见人,谓为杌树而杀者,故杀生得杀罪,非不故也。快心杀生得杀罪,非狂痴。命根断,是杀罪,非作疮。身业是杀罪,非但口教敕。口教是杀罪,非但心生两恶。如是等,名杀罪相,不作是罪,名为戒。若人受戒,心生、口言:我从今日不复杀生!若身不动,口不言而有信,而独心生自誓:我从今日不复杀生!是名不杀生戒。

三、积极的戒杀——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

杀生,广而言之,不仅止于用刀杖加害,在日常生活中,恶言厉色也能伤人于无形,所以积极的戒杀,还要更进一步做到覆护众生,安养有情,例如:给人欢喜、给人信心,乃至于为亲友排难解纷,劝以和敬之道等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慈悲的胸怀,才能用正确的观念来待人处世。

四、戒杀的功德——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隐

戒杀不但可以培养慈悲心,减少世间的暴戾,更能带给我们吉祥幸福的人生,在许多经典里面都提及戒杀的功德,为了让大家了解,我们归纳如下,并且与杀生的罪业相对比照:

一、杀生者,心常毒念,思惟恶事;戒杀者,心怀慈愍,喜悦长驻。

二、杀生者,众生增恶,眼不见喜;戒杀者,一切众生,皆乐依附。

三、杀生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戒杀者,得无所畏,安乐无怖。

四、杀生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戒杀者,命欲终时,不忧不悔。

五、杀生者,身坏命终,堕三途中,若出为人,短命多病;戒杀者,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乃至成佛,住寿无量。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经云:

戒杀放生,得长寿报,又戒杀放生,

可解怨释结,长养悲心,润菩提种。

《大智度论》中说: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

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说:

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