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开师,事迹不详。)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馀;
一言一句等,下文自有解释。
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
三藏:经、律、论。经诠定学,亦兼戒慧;律诠戒学,亦兼定慧;论诠慧学,亦兼戒定。又:经诠一心,律规三业,论辨邪正。
十二部:即十二部经,新译十二分教。孤山颂曰: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俱成十二名,广如大论三十三。
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
五宗:谅即宗门五家:沩仰、云门、临济、曹洞、法眼。
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
为何说不能尽?
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
以不思议故,所以说不能尽。
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
华严经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末,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见《四十华严》第四十卷,即别行流通的《普贤行愿品》。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是谓“闻即往生”。又云:“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惟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与等者。”既是“惟除如来”,余无等者,可知即是“位齐等觉”。
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语见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第九、求生净土中。
文殊发愿,
“文殊”文殊师利菩萨,新译曼殊室利,此云妙德,或妙吉祥。按《悲华经》:宝藏佛时,阿弥陀佛为轮王,文殊为第三太子,对佛发宏愿已,蒙佛更名文殊师利。又、《文殊般涅槃经》云:文殊示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后随佛出家。
文殊菩萨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思归集》一)
普贤劝进,
按《悲华经》:宝藏佛时,阿弥陀佛为轮王,菩萨为第八王子,对佛发大愿已,蒙佛更名普贤,华严会上,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故云“劝进”。
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
忆《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仅凭记忆,未检原文。)
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
龙树大士,西竺第十四祖。著《十住毘婆沙论》十七卷,解释《十地经》(即《华严十地品》),姚秦鸠摩罗什三藏译。有三十五品,易行品第九,明念佛往生为“易行道,速出生死”。论曰:“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难),水道乘船则乐(易);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不退转)者……”。
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
此二句,亦出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第九、求生净土中。
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释迦世尊自成佛至入灭,一代中所说大小乘的教法,谓之“一代时教”。又、天台智者大师,将释尊一代所说,判为五时、八教。这都可以看作是念佛法门的注脚。
不但如此,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
这些“文字”,要自己去体会。
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
如果是个会用功的人,一切境缘,都是他的“警策文”都能使其增进道业。
广说,其可尽乎!
以上所说,宜参阅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中释“经”字下“历法明经”一段,自能明白上文之义。
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
“净极光通”,出《楞严经》。经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六即佛颂”,宋·普润大师撰。师讳法云,字天端,号无机子。长洲(江苏苏州长洲县)人,俗姓戈。学通内外,宏天台教观,专修净业。宋徽宗政和中,帝赐紫衣,号普润。南宋绍兴二十八年(西纪一一五八)九月廿八日,西向端坐,念佛而化。寿七十三。
六即佛颂:
理即佛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名字即佛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 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观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寂幻尘 徧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相似即佛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 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分证即佛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 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究竟即佛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
“非信”下至“证所信”之二十八字,出《阿弥陀经要解》明宗中文。
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
“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此二句,原出智者大师《观经疏序》,序云:“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佛是所观胜境:举正报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
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光”等八句。此八句偈,举尽净土三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之大纲。
一书者,净土十要也。
《净土十要》,明末蕅益大师选定。十要者:一、《阿弥陀经要解》,二、《往生净土忏愿仪》、《决疑行愿二门》,三、《观经初心三昧门》、《弥陀经行愿仪》,四、《净土十疑论》,五、《念佛三昧宝王论》,六、《净土或问》,七、《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八、《西斋净土诗》,九、《净土生无生论》,十、《西方合论》。
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捨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也。
须细读、精读《净土十要》,方知大师所说,是真语、实语。
就中、最要者,惟要解。
大师文钞中,多有推崇要解之文,如《舆体安和尚书》、《复濮大凡居士书》、《复邓伯诚书》等。
而初心入门,断疑生信,作险道之善导,示宝所以必趣者,天如或问,妙叶直指,尤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
天如则禅师著《净土或问》。师之略历,前已说过(见第二十七页)。
妙叶大师著《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师,明初,四明人。尝习天台教观,深修念佛三昧。每病学人惑于“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说,因药成病,极乐净土,求之分别缘影,乃著此书二卷,于洪武二十八年(西纪一三九五)刊行于世。
须知:净土法门,具四法界;
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
所有事相,皆事事无碍之法界也。读而修者,切不可执理废事。倘一执之,则事理两丧。如人知意根最胜,而废弃五根,则意根亦无地可立矣!唯即事以明理,由理以融事者,方可无过。所谓:净土要旨,全事即理。理事圆融,即契本体。(下略)
学佛的人,往往易生执理废事之病,一闻“自性唯心”之说,便拨无净土;不知“理由事显,事得理彰”;“从性显相,相相皆性”。蕅益大师有《净土偈》,正对治此病,兹附录五首如次,序云:
“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以因摄果也。读者不达,遂至以理夺事,几成谤法!予触耳感怀,每拈‘西方即是唯心土’,俾以事扶理,聊附补偏救弊之职云。”
偈曰:
西方即是唯心土无上深禅不用参
佛向念中全体露更生疑虑太痴憨
西方即是唯心土欲悟唯心但念西
舌相广长专为此更求玄妙抑何痴
西方即是唯心土未识西方岂识心
逝子谬希圆顿解恰将落叶作黄金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方知心体空
一切境风犹挂念云何妄说任西东
西方即是唯心土慧日高悬第一机
事理双融真净业现前何法不玄微
——偈有十四首,谨录五首。见灵峰宗论卷十之一。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