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答胡培炯问禅

发布时间:2023-10-04 15:22:28作者:常识

  答胡培炯问禅

  胡培炯先生:

  你的来信已经详阅。你立志专研中国佛学,令人高兴。你拟定《珠途同归—盛唐山水田园诗和禅的解脱之道》为毕业论文的题目,从题目上看,你的意思,大概认为山水田园诗和禅宗的解脱之道是殊途同归的,其实并不如此。从中国的佛学史和文学史看来,真正的禅宗大师并不是山水田园诗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也并不是禅宗大师。因此说两者“殊途同归”,有些勉强。恕我说得不大客气,中国文学史卜那些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对什么是禅,其实不是真懂的。如六朝时期的谢灵运、唐代的王维、白乐天、宋代的苏轼等人,号称精通佛理,其实他们都没有真汇开悟,并无资格传承禅宗衣鉢,何况其他。

  何以见得?根据你提出的问题,作如下简述。

  一、禅宗并不是达摩祖师或慧能大师新创的学派。尽管有人写佛教史说是新创学派,我们也不管它。根据我们的看法,达摩大师或慧能大师,同是传释迦佛的心印。前佛後祖,一脉相承,毫无异趣。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去寻找禅宗的主张和学说,是永远寻找不到的,不必作此无益的艰辛。《楞伽经》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等,从文字上看,好象不同。真正的宗旨,毫无区别。归根结底;都只是破除妄想,显示妙心。妄想破尽,妙心彻显,就是开悟。

  二、渐颇两门,只是在修学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渐门主张息念除妄。念息妄除,、妙心便显。如云开见月。因为要积渐修持,故名为“渐”。顿门认为妄想本空,妙心本有,空故不待破,有故不待显。六祖偈云:“本来无一物。”妄想是虚妄的,所以说是无,但有虚相,妙心是没有形相的,所以也说是无(不是断灭)。一切染法,都是妄想所现,一切净法,都是妙心昕现。妄想妙心既都是无,一切染法,净法也就都是无。若了达此意,当下开悟,不假长期修持,故名为“顿”。顿悟并没有什么神秘。譬如有入迷了路,忽遇识者,向他指明方向,此人恍然大悟,识得归家之路,这就叫做“悟”。无所谓一瞬间的直觉,乃至“量变”、“质变”等等。道理讲得越玄,越不得要领。佛法并不如此。

  三、心是众生本具的灵明知觉。此灵明知觉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上文说的,一切染法都是妄想所现。一切净法都是妙心昕现。妄想妙心,总之都是心,妙心是觉悟的心,妄想是不觉悟的心。一切染法净法,是妄想妙心所现,妄想妙心是心,—切染法净法也都是心,不管觉悟不觉悟,不管能现所现,只是一心。这就是禅宗所说的“心”。性是心之性,不论觉悟不觉悟,心的本性都是清净寂灭的。佛性就是心性,此心性在众生份上叫做佛性,是众生昕以能成佛的依据。佛心,就是觉悟的心,即妙心。了了明儿自己的心性,叫做“见性”,能晃心性,就是成佛。以上只是粗略地说,如对於佛法没有深入研究的人,听了这些话,也许是不知所云,或者作出错误的解释,两者都不行。所以必须行明眼祖师亲自教授印证方可。

  四、如来禅是经论中所说的禅,祖师禅是经祖师亲白印证的禅。说起来祖师禅高於如来禅,其实是一回事,譬如我们不识苹果,老师根据书本上讲的,告诉我们苹果如何如何,这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有人当塲把苹果拿出来叫我们吃,这就要比从书本上学到的亲切得多。

  五、关於什麽是禅,三言两语讲不清,讲得多了,也许会叫别人弄得更糊涂了。我建议你去阅读皇八祖坛经锣(只读正文,近人的注解靠不住,不要去看),以及《金刚经》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是一本禅宗选集,可以仔细研究。这几本经书,新华

  书店或古籍书店都有流通。专此布复,并祝进步!

\

  一九八五年春於玉佛寺般若丈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