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汉译
明天是阴历的六月十九日,系观世音菩萨的成道日,这是令佛子非常感恩的日子。谨以此文迎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的到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百家讲坛主持人张越访谈钱文忠教授,钱教授说:“因为我讲了观世音的梵文叫Avalokitesvara,那这里边有一个语法上的问题,玄奘是懂梵文的,他知道是,观自在,也就是说要观察最根本的存在,观察最根本的本性,所以应该翻成观自在。我们好多朋友讲,也有说翻译成观世音的啊。实际上当时翻译成观世音以后,我们好多佛教的大德高僧就觉得有点难解释了。所以做出各种解释来解释为什么叫观世音,这是强以为解。”
钱教授的这个说法,有偏颇之处。梵语Avalokitesvara的汉译,可分解为观Avalokita与自在isvara,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玄奘大师译作观自在,确实没错。不过,不能据此而否定鸠摩罗什大师的汉译观世音。大正藏经疏部后秦释僧肇的《注维摩诘经·卷一》“观世音菩萨。什曰。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比玄奘大师出生早二百余年,精通梵文和西域多种语言的鸠摩罗什大师和僧肇大师早已提出“观世音菩萨”有多个不同含义,译作“观世音”、“观世念”或“观自在”,这几个含义都是正确的。在中亚细亚(古西域)发现的《妙法莲华经》断片,则作Avalokitasvara,Avalokita是观,svara是音。鸠摩罗什大师进一步结合《观音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的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译作观世音,效果最佳。玄奘大师之后,开悟的《楞严经》出现于中华,也是译作观世音。请看《楞严经》第六卷:“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坐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决极圆,空所寂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同卷复云“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於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音,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足以印证,鸠摩罗什大师汉译观世音,深契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准确无误。
诸佛大菩萨的名号本来就含有无量功德义,不可偏执一种含义,而否定其他含义。诸佛大菩萨名号的无量功德义,或从因地修行立名,或从果德圆证立名。玄奘大师从果证译作观自在,鸠摩罗什大师从因修译作观世音,两译并存,皆有依据。但鸠摩罗什大师汉译观世音,深入东土民心。所以,佛子日常念佛,以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七字洪名为宜。
-----------------------------
[引用]吴汝钧(1946~)广东南海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曾赴日本京都大谷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校研究。并任香港能仁书院及能仁研究所教授。著作有唯识哲学、佛学研究方法论,并译有佛教中观哲学、梵文入门等书。颇致力于提倡以现代之学术方法研究佛教。他编著的《佛教大辞典》“观世音”辞条,载有:“在中亚细亚(古西域)发现的《妙法莲华经》断片,则作Avalokitasvara,Avalokita是观,svara是音。”
[引用]百家讲坛主持人张越访谈钱文忠教授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