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2007年第8期总第276期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孕育了伟大的人类文明,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壮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万的幅度增长,世界人口在1999年即已突破60亿大关;全球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240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1000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约 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
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的未来。为此新世界纪第一个“地球日”有关组织向全社会 发出忠告:21世界需要增长,但必须是无害的增长;21世界需要发展,但必须是协调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想到了孙,要想到未来,不要忘记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爱我家园。从现在做起!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保护地球上生命系统的平衡和各种生命形式的存在,是地球利益和尊严的权利所在,也是人类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保护自然,爱护地球,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佛教徒对此更是责无旁贷。
综观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理教义,我们不难发现在爱惜自然,保护地球方面闪光的思想火花。这些思想火花为我们呈现出了下列值得大力弘扬并模范执行的”四观”
1 以“依正不二”为核心的宇宙观
以”十方三世”的广阔时空观为基础,佛教大力倡导”依正不二”的宇宙观,明确主张人类和自然之间,不仅不相互对立,反而相互依存,依报是生命依存的环境。 正报是生命主体本身。生命主体和生存环境,虽然在客观世界的现象中,可以作为两个不同的对象来认识,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倘若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对立起来考察,就不可能掌握双方的真谛。况且,环境本身也并非一成不变。即使是同一自然 ,同一土地,由于生存其间的生命的主体不同,环境存在的意义也就迥然各异。从这个意义上看,生命主体与共所生存的环境是”一体不二”的关系,佛法不断探求生命与环境的这种浑然一体的关系,终于在运动于宇宙的生命力中发现了生命的原动力---缘起无我的法则。
2 以”众生平等”为原则的佛性观
佛教将包括植物在内的一切生物都纳入众生平等的理念之中,肯定佛性的平等。佛教尊重人的崇高和伟大,承认人类具有难得可贵之优势,出时也主张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与人一样都具有成佛作主的“真如佛性”。以“缘起”理论为基石,佛教认为:人不应该是对生物界漠不关心的压迫者,而应当作为生物善良的保护者。对所有生物施加仁慈,珍惜它们,爱护它们。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若能为世界维护生态平衡的实践所接受,必将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力。
3 以”因果报应”为基础的善恶观
基于对客观规律的如实体察和全面了解,佛教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对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较为细致、深刻、准确的分析。把因果报应的发生归结为自身的因素,归结为内在的心念和由此而来的善恶行为。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倡导敢于负责,直下承当的主人翁意识。佛教虽然不反对偏重于个人心灵的改造和净化,但是,更提倡和鼓励“立足社会,服务大众”的奉献精神。因为只专注个人的利益不会得到永恒的幸福,而且往往适得其反。所以,佛教树立了大乘菩萨心行规范,从力行十善到慈悲为怀,把入世度生作为佛教徒最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
4以”共生共荣”为重心的慈悲观
人类,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大自然的子孙而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如果想要保持对于环境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人类征服自然的企图,通常只会破坏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一旦环境恶化 ,人类文明也就随之衰落,任何一个文明社会存在的基础 ,都在于有一个持续的“生命支持系统”。佛经里指出:”一切法若无慈悲,皆为魔法;一切法若有慈悲,则皆佛法。”慈悲是佛法的根本。唯有平等慈悲,人类共生共荣的持久和平才有可能。以四摄法施行慈悲,实践慈悲,并用慈悲的眼光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用慈悲的语言,慈悲的面容,慈悲的音声化导有情,从而让慈悲精神走进人们内心深处 ,注入社会和国家肌体之中,踏踏实实地构筑起人类和谐的坚实基础。
佛教思想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环境的意义,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有识之士所倡导和弘扬。佛教重在人类解脱的精神境界,从直面人生现实的缺陷着手,透过现实的迷雾,探索心灵的脉络,最终体悟世界的真如妙理,拯救众生,改善社会,圆满人生。人类只有从心灵深处根植爱的种子,才能有春华秋实。“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天空,才能扎根于大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生命,才能扎根于生命。”同理,我们只有了解了生命,才能培育出爱心,只有拥有了爱心,才能热爱生命,才能不伤害任何生命。如果我们对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生命个体都保持平等和爱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让我们打破愚昧、迷茫,消除自私、卑劣,追求平等、博爱 ,用深邃的智慧、高尚的人格、文明的生活 ,创建并维护美好的生命网络,让每一个生灵都生存在至爱的蓝天下,明媚的春光里。
(在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祈祷世界和平领会特别是论坛上的演讲)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