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朝拜喇荣五明佛学院,在数万间修道茅棚中感受了高原缺氧、饭不熟、水不开、一日温差如同四季等体验。
一个居士感慨:在这里修行的师父们太穷、太苦、太可怜了。
清净讲了两个公案:
《增壹阿含经》卷五:迦叶白佛言:“世尊,我观二种义:现法得安乐住义,复为未来众生而作大明。未来世众生当如是念:‘过去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纯熟,为世尊所叹,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彼于长夜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法。’诸有闻者,净心随喜,长夜皆得安乐饶益。”佛告迦叶:“善哉!善哉!迦叶,汝则长夜多所饶益、安乐众生,哀愍世间,安乐天人。”
孔子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作为修道人,缺少衣食,并不为穷,没有正法知见才是真穷;自然环境恶劣,并不为苦,遇不到善知识才是真苦;生活条件差,并不可怜,修道一场,不能了生死才是真可怜。永嘉大师《证道歌》云:“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入行论》云:“赞等令我散,彼坏厌离心,嫉姤诸有德,破坏圆满事。”意思说:受到称赞、获得名闻利养等,会让我缘善法时心思散乱,而且会毁坏我对轮回的厌离心,让我嫉妒具有功德的人,由此破坏自己的善根与别人的圆满盛事。因此,赞誉等是引生众多过失的源泉。
《大宝积经》陀摩尸利王子的故事:
过去,弥楼揵如来涅槃之后,诸大弟子也随佛入于涅槃。
此后,许多众生心想:“吃沙门这碗饭,既安稳又快乐,我们为何不出家?”
他们出家后不修善业,只做三种事:一是常周旋往来于白衣家;二是只顾贪著利养而活命;三是长养身体,而不修集福慧资粮。头陀的细行妙法大多荒废,也不读诵经典。
当时王子陀摩尸利,听到天神的指示后,告别父母,剃除须发,出家修道。
他问比丘们:“弥楼揵佛是如何说法教导弟子的?你们将教法传授给我,我将如说修行。”
比丘们说:“我们没听过佛说的法。和尚诸师怎么做,我们就跟着做,你也应当随学。”
陀摩尸利比丘便说:“你们一定是因为身世贫贱而出家的,所以现在只看重衣食,行为和在家人一样。你们现在应该和我一起寻求甚深、清净的佛法。”
比丘们回答:我们想要的都已得到了,丰衣足食,不需受国王差使,生活安稳快乐,没人敢轻慢我们。过去在家时的苦恼,现在都不复存在了。这就叫涅槃、第一快乐,此外,我们别无所求。
陀摩尸利比丘听到之后,伤心地痛哭。于是,他离开这些比丘,独自到山林幽远的静处,精诚一心,欲求深法。后来思惟修习,证得五神通。
公案中的比丘常常往来周旋于俗家,他们的动机是以出家身求得衣食,以便安闲地养身度日。至于出家的头陀细行、读诵修习等,他们一概抛之脑后,对佛法一无所知。令他们在无意义中散乱,泯灭道心、荒废道业的,就是贪求利养的心。
利养犹如利剑,能毁灭修行人的慧命,从根斩断解脱道;利养犹如剧毒,谁贪食就会毁坏出离心和自相续;利养又似陷阱,令人深陷欲乐之中无法自拔,最后堕入恶趣。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