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法云灌顶 黄巢过后,还收得剑否?

发布时间:2023-12-22 11:02:11作者:常识

  黄巢过后,还收得剑否?

  ─ 为灾后人心重建而作

  黄巢过后,还收得剑否?

  观无常而得解脱

  面对与承担

  金剑已沉埋

  安忍与顺应

  随和与谦让

  珍惜与感恩

  学习与奉献

  人定胜天

  黄巢过后,还收得剑否?

  虽近年来,我多住于中部(台中、埔里)地区。而今年却以因缘际会,而闭关专修于北部山区。故虽九廿一大地震时,略感摇晃得夸张、厉害。但于天明时,检视周遭,乃全无异状,所以也就不以为虑了。(当时虽断电了好几天,但我从未想到此与地震,会有任何关连。)

  然过几天后,适逢护关人员再次送补给品上山时,才将相关的报导,带一部份上来。而我在听闻和检视相关的报导后,才真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这次大地震所带给我的冲击。连续好久,一直影像历历,无法忘怀。

  随后,乃有人讨论:如何避免灾难重生?其实谁也无可奈何!即使有些专业人士建议,如何准备紧急救护用品等。其也只是聊胜于无,自我安慰罢了!

  也许由于前些日子,多在看《五灯会元》。所以竟于沉思间,回忆起这个公案。

  《岩头禅师》

  问僧:「甚处来?」曰:「西京来。」师曰:「黄巢过后,还收得剑么?」曰:「收得。」师引颈近前曰:「斩!」曰:「师头落也!」师呵呵大笑。

  僧后到雪峰,峰问:「甚处来?」曰:「岩头来。」峰曰:「岩头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峰便打三十棒,趁出。

  我们都知道,黄巢是汉朝有名的乱贼,有所谓「黄巢杀人八百万」。所以想必黄巢的灾横过后,唯户户家败人亡,处处鸡犬不宁。于是劫后余生的人,必将想到『拥剑以自保』─赶快勤练一身武艺,至少如再有任何恶党匪徒,便可用剑来保护其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这问题:「黄巢过后,还收得剑么?」,对常人而言,如果回答曰:「却未收得剑也!」那真是不知死活哩!岂不闻:「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若在经历黄巢作乱后,竟还不知『拥剑以自保』,未免太浑噩了吧!

  但是如果回答:「已收得剑矣!」─我乃全力作好『防护』的准备,却是与『禅法』、与『解脱道』,了不相应。甚至唯南辕北辙而已!

  所以对这个问题,是既不能回答『已收得剑』,也不能回答『未收得剑』,这是个两难的问题。而高明的禅师,乃多好用这种问题来勘验行者的功夫。

  是以于岩头禅师的公案中,乃问僧曰:「黄巢过后,还收得剑么?」然而这僧是太生嫩了?还是过疏狂也?竟回答「收得」─剑在禅法中,乃一向被比喻为智慧也。故收得剑者,即寓言其已开悟矣。于是岩头禅师甘脆引颈而近前曰:「斩!」─这『斩』,也不明说:是我斩你,还是你斩我。而那钝根阿师却一厢情愿地以为「请斩头去」,故曰「师头落也!」于是岩头禅师费尽心机,劳而无功,故也只好呵呵大笑。

  被取笑过后,这钝根阿师还不明就理,故又到雪峰禅师处卖俏。而雪峰禅师一听之下,乃叹竟有这种无可救药之人,还是甘脆用棒赶出,免得徒费口舌。

  公案到此结束,而禅机未了。因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不知该如何回应?其实禅法的问话,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的。故应机时会怎么回答,还得看行者一向的功夫与临场的心态。

  也许是受到大地震无比的冲击,故对这个问题,我乃直觉:「早粉身碎骨矣,何用剑为?」不是吗?剑本是用来自我保护的,现若已粉身碎骨了,还要用剑作什么呢?

  观无常而得解脱

  佛法常谓:「观无常,而得解脱。」然无常,其如何启观呢?或曰:看花既开又谢,而了悟无常。其实,对现代整日生活于都会区的人而言,不只要看到花既开又谢,已是很奢侈遥远;而即使正看到了,也只是不关痛痒而已。甚至花谢了,花钱再买一盆就是了;行情多少,我都知道,不会太贵的。

  由是以观花开花谢而了悟无常,对整日生活于都会区的人而言,何乃太迂回了。其实以观无常而言,还是以「观生命的无常」,最直接相应。而观,若还得透过禅坐思惟而铭印心田,当很多人而言,也是太费事了。

  而大地震的灾横,却以无比的威力,而将对生命无常的感受,直灌入我们的心田中。所以即使不刻意修观,这无常生命的感受,却总鲜明地凸显在我们的意识中。所以大地震,其实是修道中不可思议的逆增上缘。然真得受用者,何乃太少也!

  面对与承担

  为何得受用者,何乃太少呢?其实这只牵涉到「是否放下」而已!观无常之所以能得解脱者,为能从面对、承担而放下尔!既生命的本质,是如此的虚妄脆弱,则一切造作计较,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从承担、面对生命的无常、无我,故放下一切分别计较。以放下一切分别计较,故得解脱也。

  否则,若只观生命的无常而不肯去承担、面对者,不只不能解脱,甚至将生活于更大的恐惧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时之既久,难免要歇斯底里而精神崩溃也。

  从浩瀚的时空中,看个人生命之本质,其恰如壮阔的瀑流中,由于不可思议的种种因缘,乃旋起一个个恍惚卑微的泡沫。这泡沫虽乍起现行,但何时将幻灭,却未可知也。而待泡沫「噗」地一声,破灭而复归瀑流时,却也找不到它原来的痕迹。

  但是被无明蒙蔽的众生,就是抵死也不肯承认这个事实。于是拼命造作计度,而妄想徒手遮天,却只赢得一场梦幻而已!而大地震乃以最直接的手法,向我们袒示了生命的真象;但有的人,还是不肯去面对、承担。

  金剑已沉埋

  所以对已能面对、承担而放下者,你再问他:「黄巢过后,还收得剑否?」─在大地震过后,你学会了那些应对之道。他也只能幸幸地回答你:「早粉身碎骨矣,何用剑为?」那些由于无明业障而交织缠绵的生死顽壳,早被大地震震碎矣,所以即使收得剑已,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对能从大地震的灾劫而直观无常,故袒然放下者,生命却已转成解脱自在尔。如《圆觉经》中所谓:『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

  虽凡俗之心,都怕死也。但人,只能死一次,而不可能死第二次。所以若已死过一次者,却得不再怕死也。而观生命的无常,乃是透过禅观相应,而硬驱使自己穿过生死间的狭缝。于是当行者再回到人世时,因已死过一次了,故即不再贪生怕死矣!

  所以灾后人心当如何重建?以最胜义的禅法而言,还是全部踹倒,省得再瓜葛绵延!

  安忍与顺应

  或有人说:「这境界太高了,我们攀不着。心虽想放下,可是还很贪生怕死哩!所以我们还是得去铸一把剑!」

  好!退而求其次,乃不得不用剑。但请切记:此剑不是准备用来对抗别人的,而是用来整饬自己的。禅宗虽曰:以智慧剑,来降伏一切魔乱。但所降伏者,为内在的烦恼魔,而非外在其他众生也。所以即使收得剑已,也不当如公案中的钝根阿师,竟整日挥刀霍霍,欲寻人干系。

  所以若再问:「黄巢过后,还收得剑否?」在大地震过后,当如何调理自心?我想,对多数人而言,乃首先庆幸自己能得劫后余生。或如所谓『大宝未失』,或如古谚中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既命根还在,则一切总有希望的。

  于是在庆幸自己能劫后余生的欣喜中,对其他种种不顺遂事,便当看淡一点,而能安忍自在。人心总偏向于不知足,故若最低要求满足了,便其它要求也节节递升,而到最后便只将自焚焚人而已。

  在现实的世间中,不可能期许有完全的公平。如果完全公平,就不当有灾变发生;或当一切人同受灾变。而事实不然!所以既已不能要求老天爷公平,况能期许政府或慈善团体完全公平呢?所以对某些不如意事,或不公平待遇等,要在庆幸自己犹能劫后余生的欣慰中,予以安忍、淡泊而得顺应。

  人与人间,挣来斗去;犹如在蜗牛角上,竞长较短。但不意间,老天爷一挥手,却把整只蜗牛给砸碎了。所以人还能挣斗什么呢?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达,遂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人类已征服了大自然。于是既不再与天争,却转为与人争。因此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乃愈来愈夸张,竟浑然忘了自己的局限。而在这次大地震中,人乃惊觉于自己原还是如此的脆弱渺小。

  人若必与天争,却因此反能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人若只与人争,却唯尔诈我虞,钩心斗角。所以在大劫难后,人多反变成更有人性些;但是这期间,竟能维持多久呢?但愿人们念念记取劫难的教训,而不再为因循于斤斤计较的痼习而缠斗不休!真的人再怎么斗,都斗不过老天爷的,我们只自以为是和自讨苦吃而已!

  所以大地震后,当如何调理自心呢?首先以庆幸劫后余生的欣喜,而放下种种不顺遂事的计较,故能安忍顺应。

  随和与谦让

  其次,于灾后的重建工作中,既须要经济的能力,也须要专业的技术,尤其更须要众人的沟通协调。以台湾整体的经济实力而言,对重建所需的财源,当还能胜任有余。(至于个体,就另当别论;这牵涉到救济金,能否善巧分配的问题?)至于专业技术,我相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尤其若自没把握,还可延请国外的专家协助。

  但是若说到沟通协调,便令人忧心不已。在习于人与人争的现代社会中,沟通协调乃愈来愈困难矣!我相信,在一切人中,由于心里变态而处处欲占人便宜者,应不至太多。大部份人还是希望公平互惠。事实上,如每个人都斤斤计较,则谁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反之,若人人谦让随和,则也吃不了什么大亏。然以谦让为主的沟通协调和以计较为尚的沟通协调,便天地悬隔矣!

  而在一群体中,若其中有一份子,率以谦让为德,则其他人也受影响;于是沟通起来,便顺遂得多。反之,若其中有一份子,乃竞以计较为务,则其他人受其影响;于是沟通起来,便困难多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愿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能倡以谦让作表率;而非以计较、恶霸、孤立、独行,而为「始作俑者」。

  前已说到:人与人间的竞争豪取,犹如在蜗牛角上,竞长较短。但不意间,老天爷一挥手,却把整只蜗牛给砸碎了。所以既争不得什么大饼,何不谦让、随和些呢?

\

  从佛法因果的角度来看世间,愈恶性竞争只将使彼此更贫乏而已!而谦让、随和、布施,反才是培福的根本。所以或从整体的考量,或从长远的关照,都不当作无谓的斤斤计较才是。愿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不只能迅速有效,而且乃皆大欢喜。

  珍惜与感恩

  每次在灾变之后,不管政府或民间团体,总是以「救人一命」为最优先的课题。故即使动用再多人力、物力,只要能于断垣瓦砾中,再捡回一条人命,便是无上的安慰与欣喜。但是我也不得不感叹:为何总得到濒临死亡的地步,才有人刻意关照呢?

  事实上,很多灾变,都牵涉到人为因素。所以若平日只唯利是图、草菅人命;而等灾变发生时,再来忙着兔死狐悲、清理善后;有谁真相信他们的善心呢?

  而即使好不容易才捡回的人命,是否又被珍惜了呢─既被自己珍惜,也被社会大众珍惜呢?我敢说:当他不再成为新闻焦点时,即不再被社会珍惜。当灾变的印象已渐渐模糊时,他也不再被自己珍惜。

  所以何时才知当珍惜生命呢?唯待已濒临死亡的关卡。否则,既不知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曾珍惜着别人的生命。

  或说:「你这话,未免言过其实,我们何尝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何尝不珍惜别人的生命?否则何必每天忙着讨生活呢!」

  答云:「我不认为贪生怕死,就是珍惜生命。所谓珍惜生命者,当积极有效地发挥生命的功能!」

  问曰:「当发挥生命什么功能呢?」

  答云:「既不确认当发挥生命什么功能,难怪其不能珍惜生命!」

  学习与奉献

  关于何为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发挥生命的功能?这本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而在此,我也不想引用高深的佛学,或俐落的禅法,而将境界标得太玄。

  我相信秉「学习与奉献」,来作为生命的目标,对一般人而言,应是切宜的。所谓学习者,既学习知识、技术,更学习智慧、解脱。至于奉献者,乃从互动中,共完成人格的成长、智慧的成熟,以及慈悲的应现。于是在不断地学习与奉献中,生命乃得以更崇高、更壮阔、更落实、更袒然。

  问曰:「前既谓早粉身碎骨矣,何用剑为?现为什么又标举这么多呢?」

  答云:「也不妨碍吧!虽不贪生怕死,但何妨随当下的缘而善巧施为!」

  所以除非已确认生命的意义,并积极去努力,人才能真珍惜其性命的存在。于是从珍惜生命的存在,故并将珍惜、感念一切相关的善缘。所以现代人大都只消极地贪生怕死,而非积极地珍惜生命。故除非已濒临死亡的境地,人乃多醉生梦死而已!于是在大地震后,我们不只得重建家园,也得重新检点心田。否则徒为辛苦地捡回生命,却不能善加利用,则何必多此一举呢?

  最后说到「感恩心」,在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工商社会中,能够油然发起感恩心者,真不可思议也。然若斤斤计较、唯利是图,乃为增加我们的富足;但既以对立、挑剔、抗争、抱怨的心态,则即使多占得一些财产,其实也只让人更加贫穷而已!

  因富足未必占有,占有未必富足。占有是外在的形势,富足是内在的充实。若能如古人所谓「与天地并生,与万化合一」才是无上的富足。所以若能时时提起感恩之心,虽孑然一身,两袖清风,还是比那些贪婪不仁者,富足多了。

  或说:「在灾变过后,能不抱怨,已是难能可贵了,还要我们感恩什么呢?」

  答曰:「如古人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祸交关,非常人所知。至少,能常存感恩心者,乃能转祸为福。」

  人定胜天

  古来多谓「人定胜天」,然人如何能胜天呢?现代人以为科技愈发达,便能胜天也。事实上以科技而图胜天,绝是不可能的,环境保护的问题早说得明白了;尤其在遭逢大地震这种惨事后,人才更体会到人类原还是如此的渺小。

  但是从佛法的角度,乃将还谓「人定胜天」也。或问:「既科技已不能胜天,更凭何而能胜天呢?」答曰:「凭智慧道德也!」

  因为所谓「天」者,也不过众生的「共业所感」而已。故若众生修福向善,自感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反之,若为非作歹,目无法纪;则天降夭孽,五谷不收。从共业所感的道理看世间,则人命长寿,非仅是医药发达的缘故;风灾地变,也非仅是气象的缘故。虽共业的趋势,无法用科学予以量度,但人心若善,自转娑婆为净土;人心若恶,难免天灾复人祸。

  所以在灾后的复健中,人心的调理才是最深切而长远的课题。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无有宁时。以上仅提出个人的建议,唯愿斟酌而善运用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