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十)-海仁老法师(2)

发布时间:2024-11-25 21:48:58作者:常识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此四遍常邪论中之第一种,计生类常。是人,谓想阴已破,而于行阴境中修行之人。欲穷究行阴心境二性之本元,即追究行阴心境生灭,起自何处?但因修习能力所限,只知二万劫内,所有十方众生,心境生生灭灭,俱皆循环不已,相续无间;二万劫内,人死还复做人,畜死仍投畜趣,不曾散失其类,因计生类常。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此四遍常妄计中,第二种计生体常。是破想阴,于行阴中修行之人,欲穷究地水火风四大根元,地性坚,水性湿,火性暖,风性动,坚湿暖动四性,为四大之本元。从不更改,故曰四性常住。因其修习能力所限,仅能知四万劫内事,四万劫外冥无所知。见量虽较前倍增,然犹未能究诸法本元,达万法之体性。不知四大本空,唯识变现。因见四大种,自四万劫来,不曾更改,遂计此四大种,是周遍恒常,十方众生,所有生灭,既皆揽此四大种为体,则众生之体,当然恒常,因计生体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此四遍常妄计中之第三种,计生心常。是于三摩地中修行,想阴尽,行阴现之人,由于欲穷尽六根中,所具之六识,及恒审思量之末那识,执受根身器界种子之阿赖耶识。遂于八识心王,七识意根,以及前六识中,发现诸法,生起根本元由之处,其性恒常。因其修习,所得知见能力,仅限于八万劫内之事,八万劫外,则冥然不知。今以其有限之知见,观一切众生,于八万劫中,此死彼生,辗转循环,不曾散失,即据此循环,不失之性,妄计心意识三,本来周遍常住。实则此皆妄想颠倒,非真常住,故此计执,谓之外道邪见。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此四遍计中之第四种计行阴常。是人既尽想阴,则八识中,所含种子之动相已灭。行阴生灭之根元,随之而显。则此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之生理,便更无流止运转。此人限于智力,不知行阴为一切生灭之根元,误以为粗显生灭之想心,今既已灭,则今所显行阴之生理,自然成为不生灭性。由于妄心执著,计度恒量,而执行阴为常。

由此计常以下,是结成常见外道。由于此人,不知生死无常,四大皆空,心意识三皆妄,行阴生灭迁流不息,遂计偏计常,因而亡失正知正见,堕落常见外道,迷惑丧失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二种外道,立四遍常论者。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辛三计一分常

前二科皆云凝明,今云坚凝,正显定力愈深越坚,不易为境所动。于想阴十境,始终不起贪爱之心,故曰正心。魔王飞精附人,亦不得其便,故破想阴,行阴得以显现。此人于行阴中,欲研究众生十二种类生死之根本,故用观智,观破行阴,幽隐轻清之体,及其常扰动元之相,遂于自他依正二报,起诸计度,致坠入四种颠倒邪见。即于我计常,他计无常;于国土计一半常,一半无常;于心计常;身计无常,于色受想阴计无常,于行阴计常;谓之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此是四颠倒中之第一种,计我常他无常论。妙明心指真妄和合之行识二阴。因观妙明心湛然不动,以为是最胜究竟之神我。从此则计神我,遍十方界,广大周圆,凝明不动。十方众生,皆于神我心中,自生自死;神我之心性,则无生灭,名之为常。彼有生灭之众生,真是无常。此即外道二十五谛中,最后一谛,四种我见之中,属广大我。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此四显倒中第二种,计国土一半常,一半无常。此人不观自心,反观外境。前观正报,今观依报;前于正报中,执心为常,众生无常。今遍观十方,依报国土;国土有成住坏空四劫,坏劫时三灾并起,坏后复空,遂于坏不坏国土中,计一半常,一半无常。处于坏劫空劫之国土,名无常,正处于成住劫之国土,名究竟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生死,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此四种显倒中第三种,计心常身无常。是人于行阴中,别观自心,动相微细,谓之精细。行相幽隐,谓之微密。犹如尘微,能于刹那间,流转十方,而此心性,无迁移改变。此即外道所计,四种我中之微细我。此我性虽不改,但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因而计其不改不坏之心性是常,其即生即死从细我流出之身是无常。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此四颠倒中第四种,妄计行阴常,色受想阴无常。是人于想阴尽时,见行阴相,迁流不息,便于此常流之性,妄计为常。而色受想等三阴,今既已灭尽,当知名为无常,实则迁流不息正是无常,今于无常,反计为常,故佛目之名为颠倒。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由于是人,于自他依正二报,及于色受想行四阴中,计一分常,一分无常。成四种颠倒妄执,而堕落外道,自此迷惑菩提种性,断成佛之种子,是则名为,第三种外道,立一分常,一分无常论者。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辛四计四有边

初四句结想阴尽相,次三句是起行阴相。如前释。今是人于分位中,生计度者。分位有四:谓三世、见闻、自他、生灭等。是人于四种分位,妄计有边无边,故坠于四有边论。

\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是四有边论中第一种,于三世分位,妄计有边无边。生元即行阴,因行阴为十二类生之根元故,行阴生灭迁流不息,若计过去,过去已不可得,若计未来,未来未至,亦不可见,故名之为有边。若计现在,行阴生灭,相续不断,目前可见,无穷无尽,名为无边。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此四有边论中之第二种,于见闻分位,妄计有边无边。是人为智力所限,但知八万劫内事,八万劫以前之事,则无见闻。今于无见闻处,名为无边,于八万劫内,见有众生之处,名为有边。此中有无二边,与前第一种不同。前以无限际为无边,以有限际为有边,今是以有见闻故为有之一边,以无见闻故,为无之一边。仅凭个人能见闻否,以定众生之有无。故佛名为颠倒论者。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此四有边论中之第三种,于自他分位,妄计有边无边。是人既想阴尽行阴现,得天眼通,于八万劫内,横能见小千世界,竖能见过现未三世,名为遍知。既能遍知八万劫中,小千界内,三世迁流,遂计我能遍知。于诸法中,得无边之性。而彼一切众生,皆现于我之知见中。海公谓‘我曾不知彼之知性’是倒置,应云:‘彼不曾知,我之知性’意谓我能遍知彼等众生,而彼众生,不能遍知于我,因彼等众生,未得无边心,所见有限,但名有边之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