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新:修行为什么要守戒?
●雪漠:我们先从婆罗门教谈起。婆罗门教的修行者也会解脱,只不过不是佛教认为的那种究竟解脱。婆罗门教有多种瑜伽修炼,比如行为瑜伽,就包括了戒律。婆罗门教对戒律的要求非常严格。戒是婆罗门的行为准则。一个人要是能遵守那些戒,就是合格的婆罗门,否则,就没有资格当婆罗门。
戒非常像我们世间公民必须遵守的那些社会公德。一个公民,必须要有一定的操守。要是他不遵守那些社会公德的话,他就算不上一个好公民。只是戒比一般的公德要求更为严格。一个出家人,可以没有定、没有慧,但不可以没有戒。没有定慧,也可以当出家人。要是犯了根本戒,他就不配做一个出家人。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人随便剃度,穿着僧服,却不守戒更有穿着僧服受供养,脱下僧服泡妞者,这样的人,其实已堕落为骗子了。
修行中的生起次第,包括我们在初一、十五、二十五做的火供、会供、八关斋戒都属于行为瑜伽。它通过行为,让我们慢慢地积累资粮。
戒也可能通过对自己行为的限制,熏染修行者进入一种定,这是非常必要的。守戒要比修一般的宗教仪轨重要得多。释迦牟尼甚至说:要以戒为师。
哪怕修生起次第也罢,修什么法也罢,如果不守戒绝对成就不了。没有戒,心就会散乱,会被乱七八糟的念头牵了去。真正的戒主要是戒心的,当然也要戒身,身心不戒的话,是不可能得定的。所以,小乘非常看重戒。一般的出家人,守戒守得很好的时候,会很庄严的。守戒守得好的话,据说还会有戒香。有戒才能得定,进而发慧解脱。守戒不好的僧人,死后是烧不出舍利子的。
金刚禅的要求更高,它“外修身闻戒,内修菩提心,密修金刚禅”。如果没有小乘的戒和出离心,没有大乘的发心和慈悲,单纯地修金刚禅,是不可能真正成就的。戒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治烦恼,对治习气。
在成就之前,要用戒帮助自己成就。戒是四堵墙,慧就是一个蜡烛。如果没有戒律之墙,邪风扑来,就会把蜡烛吹灭。因为有了墙,蜡烛就越燃越亮,要是再添以福慧的柴火,就可能燎原成智慧的大火。
守戒者还可以让众生生起信心。持戒好的道场信众多,持戒不好的道场就可能让信众失去信心。
除了精神层面的意义外,戒还能在生理上保证修行者能尽快得定。不守淫戒者,是很难得定的。佛说,不守淫戒,欲得禅定,如煮沙成饭,纵然煮上万年,沙也成不了饭。按无上瑜伽部的说法,人的气脉明点是拙火和幻身的基础。拙火就是要将性能力转化为热能,常行漏乐者,是修不成拙火的。幻身也是气脉明点的产物,不守戒者,根本无法证得幻身。在守戒和修定的基础上,按照一种特殊的修炼,多种生命能量和心气会构成一个幻身。如果在戒律方面不注意的话,物质能量的过多流失会障碍修定,更无法修成幻身。要是纵欲过度,明点流失过多,就不可能真正达成心气自在。因此,有些早年过于放纵自己的人,到了晚年身体就不好了
所以,要学会拒绝,学会节欲,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能量;要构筑好自己的戒律之墙,阻挡住邪风的侵入,才能让我们的智慧之烛越燃越亮。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