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里面,钟鼓一般都是配用的,如晨钟暮鼓,钟鼓齐鸣是寺庙的特征之一。鼓在印度,多为报时、警报之用。我国古代亦将鼓用于仪式舞乐与军阵中。唐代以后用于僧堂规律、行事报时等,鼓成为寺院中常用的法器。传至日本后,多在诵经唱题时用。
鼓由金、玉、木、石等所制成,有各种形状及大小,安置鼓之建筑物,称为鼓楼。寺院中一般都是鼓与梵钟相对,安置于大雄宝殿前的左右两方,自古就有“左钟右鼓”之称。
鼓的梵语称陛哩、犍椎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种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鼓,有的起源于我国,有的传自西域。小的称为应鼓,大的称为薮鼓,有足的称为足鼓,以柱贯穿的称为楹鼓,高悬的称为悬鼓,用羯戎制作形状如漆桶,两头都可击打的称为羯鼓。
寺院里常用的鼓有状如鱼形,为报知诸事而敲打的板鼓叫鱼鼓;在用斋时敲打的鼓叫斋鼓,以其鼓上画有云彩图,故又称云鼓。悬离地面而敲击的鼓叫悬鼓;诵经、梵呗时所用的鼓叫大鼓,又称太鼓;禅宗在祖忌献茶汤时,或于茶礼、汤礼之前所敲打的鼓叫茶鼓;通知入浴所敲打的鼓叫浴鼓;夜里为报知时刻而在每更敲打的大鼓叫更鼓。法会前通知信息,或于念佛时叩之的鼓叫钲鼓,又名钟鼓、钲等。
佛教认为,佛陀所说的法如鼓一样,可诫众进善,犹如扣鼓可诫兵前进,故名法鼓(—般设在法堂东北角)。又说佛陀宣说的妙法之声犹如甘露.能灭除众生的炳恼业火,故称为甘露鼓;佛教所说的忉利天善法堂有大鼓,因是美好天界的善生地,鼓不击就能自出妙音,警醒放逸的天众,闻鼓声者皆生嗔恶好善之心,振奋勇气,故称为天鼓。又出天鼓音声无击而自响,无起无灭,能利益无量众生,故比喻佛说法为天鼓;同样,譬喻涂上毒药的鼓,敲击发出的鼓声能杀灭众生的恶事,使他们入于佛道,称为毒鼓。
鼓的敲法与敲击数各不同。《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鼓条”里说:斋鼓在用斋时敲三通;法鼓于住持上堂时敲三通,小参敲一通,普说时敲五下,入室时敲三下,皆当缓击,不宜过快;茶鼓于祖忌献茶汤时长击一通;更鼓早晚平击三通,其余的时候随更的次序击之;浴鼓在浴时击四通;而日本则以大鼓、钲鼓、羯鼓为佛前奏乐之三鼓,在舞乐时用大太鼓,读经时用经太鼓,日莲宗在唱题之际时则用皮制的团扇太鼓。
佛教以鼓为名的经典有:《楼阁正法甘露鼓经》、《大法鼓经》等。以鼓为名的佛有天鼓雷音佛,又称鼓音佛、鼓音王、鼓音如来等。“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谈经说法唤回苦海梦迷人。”晨钟暮鼓以其浑厚深长的声音,使一个个沉醉于名利地位、生死烦恼的众生面对现实,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得到解脱。在鼓声里,你可否找回迷失的自性?
(宽昌)编辑:菩提书童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