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饿了三天,为何要把供养的饭食给他人?孝顺父母不可忘。
很多信佛之人,在“佛”与父母之间选择时感到很迷惑。有的人认为,自己既然已经皈依三宝,“佛”便是至高无上的, 父母则是相对较次要的存在。因此,也有那么一些人,宁可满口的阿弥陀佛,却对自己父母的要求熟视无睹,这么做对不对呢?
首先,无论信佛与否,我们的父母,都是这世界上最值得我们感恩的人,如果有信佛之人对此持有异议,则他所谓的“信佛”就已经偏离其教义了。要知道,即使是被信佛之人尊为“佛祖”的释迦牟尼,也认为,一个人的父母是当得起最大的孝敬的。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并没有就此高高在上,依然坚持到处讲法,也依然保持着托钵乞食的出家人作风。有一天,弟子们都出去了,释迦牟尼虽然已经成佛,也还是得进食。于是便独自一人进城托钵乞食。
可是,整整乞食了一个上午,竟然没有一个人施舍,释迦牟尼只得空腹托钵而归。因为有“过午不食”的戒律,这一天就只得饿肚子了。
问题是无巧不成书,这样的日子,竟然连续出现了三天。也就是说,连续三天,释迦牟尼都未能乞食到一粒粮食,也就只能连续饿了三天肚子。这对年事渐高的释迦牟尼来说,是很大的伤害。毕竟,岁月不饶人,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怎么行呢?
第三天天快黑了,释迦牟尼缓缓行走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的比丘。年轻比丘见到释迦牟尼,按例行礼问候之后,见到释迦牟尼脸色惨白,行走的脚步也不似以前那般灵活,便问道:“世尊,今天进食了吗?”
释迦牟尼回答说:“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现在体虚无力”。
年轻比丘知道后,心理非常难过。心里想:佛是无上福田,是众生的依靠。更何况年事渐高的佛陀?今天,我正好卖掉我的三衣,以换取一钵饭来供养世尊。年轻比丘心里这么想着,也真的这么做了。卖掉了自己的“三衣,买来了一钵米饭,急急忙忙捧到佛前奉上。
对于这一切,释迦牟尼虽然了如指掌。但还是故意问这个年轻的比丘:“比丘!今年的年岁不好,到处粮食歉收,很多地方都已经有饿死人的现象了,都是因为没有粮食的缘故。而这一钵米饭,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年轻比丘并没有隐瞒,把自己心中所想据实禀报给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听后再次告诫年轻比丘道:“比丘!三衣是三世诸佛的幢相,极尊、极重、极恩,你用它换来米饭给我,这么重的情义,我心领了,但我消受不起啊”。
比丘对释迦牟尼这个说法感到迷惑:“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圣,既然您尚且消受不起,那世间还有谁能消受得起呢?”
释迦牟尼微微笑道:“比丘,你有父母吗?”在得到年轻比丘肯定的回答之后,什释迦牟尼继续说道:“你把饭拿去供养你的父母吧,他们更需要你手中的米饭”。
年轻比丘感到非常的惶恐:“佛尚说消受不起,我的父母知识普通的百姓,和佛陀比起来,他们是多么的卑微,他们岂能消受得起”?。
释迦牟尼继续对年轻比丘循循善诱:“他们消受得起!为什么呢?你的父母生下你,就对你恩重如山,仅此一宗就已经足够,世间还有社么比父母生养之恩更大的吗?因此,你的父母是最消受得起的人”。
年轻比丘看到释迦牟尼这么说,虽然胃佛陀的挨饿而心痛,却还是遵循了释迦牟尼的指示,将米饭带回去给了自己的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释迦牟尼在世之时,也劝诫自己的弟子孝顺父母,不要轻视父母的生养之恩。那些满口阿弥陀佛却悖逆父母的人,作何感想呢?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