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理听起来往往是很尖锐、很刺耳的,谎言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许,我们本身就是由谎言的胶皮鼓吹起来的气球,所以,任何尖锐的东西都足以造成我们的恐慌。
2
人们在虚假中已经浸泡得太久了,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感觉任何真实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能够看穿虚假,那么这种看穿本身就是真实的一部分。
3
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虚假的东西会感到慌张;在高贵的事物面前,低劣的东西会感到窘迫。
4
真实是一面镜子,它反照出我们所有的丑陋。所以,人们更偏爱哈哈镜,它既能够幻化和美化我们的丑陋,同时又颇具娱乐性。
5
知识夺去了一个人的天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真正有智慧,他只是因为知识而变得狡猾。自然是天真的,神是智慧的,而人是狡猾的。
6
真正的聪明才智有一种流动和成长的品质,它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相反,愚蠢却一直陷在某个地方兜圈子,毫无意识地重复它自己,这正是它的愚蠢之处。
7
我们喜欢春天的明媚阳光,但是当夏日烈日炎炎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太阳有点过分和偏激。人们对真理的好恶感就与这种情形类似。
8
偏激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大多数人无法认同和接受的东西就是偏激的东西?人们所说的偏激,是指那个事物已经落在了人们能够理解和感知的范围之外,偏激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那个事物与我们普通人的观念和意欲严重地相冲突。然而,事实上偏激往往正是真理的特性,也通常是天才的标志,因为偏激正是与平庸相反的一极。
9
一个人不应该害怕被别人指责为偏激的、犀利的,发出这种指责的往往正是那些麻木迟钝的平庸之辈。犀利总是比迟钝要好,这是一个人灵魂成长的必经阶段,因为犀利与智力的敏锐度有关。想想大多数人吧,他们还不曾犀利过。
不过,一个人也不应该仅仅止步于犀利的状态,否则他迟早会伤及自己,他还必须再把自己变成柔软的,那才是最终的达成。
10
天才们看起来似乎都有点偏激,甚至有点疯狂。这是因为天才们自身具有一种更宽广的视野和感知度,他们能够看到我们常人看不到的,感知到我们常人感知不到的。真理是那么的浩瀚和广阔,但我们普通人的感知范围却非常狭窄,而偏激正是广阔对狭隘的一个冲击,一个很不舒服的打扰。
11
真理从来不会去和什么格斗。当真理显现的时候,它的那个在本身就是力量,它的沉默本身就是力量。
12
真理不需要争辩,它本身的能量和气息就足以穿透你,让你哑口无言。只有谬误和谬误之间才会无休止地在那里辩来辩去,它们本身就是靠争辩过日子的。
13
真理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力量是柔软的,万物都被它所滋润。
虚伪有一种外在的力量,它的力量是暴虐的,万物都被它所戕害。
14
人才是属于头脑的,天才是属于心灵的。头脑只能反复咀嚼已知的东西,只有心灵能够感受未知,只有心灵才具有创造性。头脑能够制造,而心灵能够创造。
15
人才来自外在的培养,天才则从内在自己成长。人才是在群体竞争的环境下造就出来的,天才则在孤独的氛围中自己缓慢地成长。
16
天才往往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已经意识到他能够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不朽的东西,当一个人已经有能力生下一个不死的,他还会想去生下那些终有一死的吗?而且他也清楚自己的创造力是无法遗传的,为了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很多伟大的天才都没有留下后裔,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结婚。他们把所有多余的生命能量都用于创造活动当中,终于在有生之年把自己身上那不朽的灵魂所发现的真理和美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灌注在他们的作品当中。终有一死的生命生下了一个不朽的东西。
17
天才把自己当作核能来燃烧和释放,他把自己的生命燃烧到极致,所有世俗生活中的困顿和挫折都变成了核裂变的催化剂,没有这种强度的燃烧和裂变就难以产生伟大的创造力,最后他变成了一颗微型的恒星。然而,在这颗恒星发出的光芒到达之前,它自己的那个时代却像一颗流星那样在它面前消失。
18
生在这个时代并不意味着为这个时代而生。
19
天才发出的光通常不能照亮自己的那个时代,这或许是因为近在咫尺的巨大光芒反而使人们盲目。天才在世时的最大遗憾不是因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是无法看到同时代的人能够享受他的成果。这就好像他独自一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放着焰火,却没有人能够看到,因为人们到达不了他所在的地方。
20
每个天才都以他创造出来的伟大作品拷问自己的时代,但得到的回应通常都是长期的沉默。
21
如果一个人拥有巨大的财富、权势或名望,那么不管我们羡慕还是嫉妒,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明显的事实。但如果一个人在心智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那么人们几乎只会嫉妒他,而且我们也巴不得能够抹杀掉他这个隐性的优势,除非他已经死去。那就是为什么一个天才在世的时候常常遭到人们的嫉妒而默默无闻,等他死后人们才肯去承认他的成就。
22
那些天才创造的伟大作品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也许是太陌生和刺眼了,在能够把它看清楚一些之前,人们需要揉一揉自己眼睛,以便于重新调整好自己瞳孔的焦距。不过,这个时间通常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那些天才很难活过这段时间。
23
智慧就像一条河流,活生生的,流动着的,而知识就像一个干枯的河床,河水把河道冲刷成某种形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但是当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河床的全貌时,那个河流早已经不在那里了。
24
知识是一种外在的积累,而智慧是一种内在的成长。知识来自于记忆,智慧来自于领悟。
25
在所有的知识中,历史因为最贴近普遍的人性而能够在大众当中普及,因为历史只是与人的意欲相关,它们不需要一个人具有特别的素质,每个人都能够心领神会,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它高谈阔论一番。而科学则需要一个人具备一定的头脑智力作为基础,最难的是艺术和智慧性的事物,它们需要一个人具有相当高的心灵感知能力,而且它们都只能在宁静中被领悟。
26
知识是外在的照明,智慧是内在的照明。知识具有使用价值,而智慧具有它自身的价值。
27
知识帮助我们去认识客体,但作为主体的我们仍然停留在黑暗之中。只有当主体和客体的动态能够同时反映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这种察觉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28
科学是局部的聪明才智,局部的聪明才智对于局部而言也许是一种创造力,但对整体很可能是一种破坏力。
29
在极大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科学也像膨松剂一样把人类的欲望膨胀了很多倍。有了科学,很多本来不可能的事情就变得可能了,于是欲望的触角不仅大大地延长,而且还伸向了更多的方向和领域。
30
科学是外向的,它帮助人类向外伸展。科学创造出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科学使整个人类都变成外向的,科学让我们的外在变得越来越大,但我们的内在还是很小,我们的内与外已经完全失去了平衡,而失去平衡就意味着颠覆和毁灭。
31
知识是欲望之光,智慧是灵性之光。
32
理智不等于睿智,理智来自于头脑和逻辑,睿智来自于心灵的洞见。
33
洞察是直接地面对那个东西,直接地看。思考是围着那个东西绕来绕去,思考是一种猜测和选择。当你有了洞察力,你就不需要思考,你可以直接由那个洞察来行动。
34
头脑是那么狭小,存在是那么浩瀚。存在不是头脑能够测度的,海洋不是水井能够测量的。知识就是一口井,而真理就是海洋。
35
由头脑智力产生出来的东西,总是有刻意和矫揉造作的成分。而源自于心灵的智慧的事物才比较自然和朴素,它们总是以自己本来的样子呈现。
36
世俗之路从来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一个人永远不用担心没有同行者。而通向真理的路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这里荒芜人烟,寒风凛冽,追求温暖热闹的世俗之人视之为畏途,很少有人能够凑足勇气去走这条路。
37
世人大都寻求温暖,他们追求爱的温暖,理解和同感的温暖,但唯有不满足于所有这些世俗温暖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真理的终极温暖。
38
平庸的人一生都忙于外在的囤积,在这当中他迷失了自己,有智慧的人则完全致力于内在的清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发现了真理。
39
智慧并不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努力获得的东西,我们的内在与生俱来就携带着这个清晰的觉察力。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智慧如何去获得,而是那些烟雾和尘埃如何被去除。
40
如果一个人要追求垂直面上的成长,那么他必须进入单独,进入真理和智慧的世界,进入艺术和音乐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要追求水平面上的增长,那么他就只管进入社会,进入关系,进入人群。
41
真理不需要任何的外包装,它带着自身极大的美和光辉存在。
42
真理一向是宁静的,它从来不会和狂热结伴同行。
43
那些美和真理性的事物,它们在这个世界所遭遇的命运常常就如同一块宝石掉进沼泽当中,没有震荡,没有涟漪,甚至没有声音。
44
无论大鱼还是小虾,深而宽广的水域总是对它们更加有利。一个人也是如此,他的心灵能够感悟的东西越多,他心灵的活动范围越宽广,他就越是觉得自由和舒畅。
45
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痛苦,因为他对世上邪恶、丑陋的事物比其他人更敏感。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快乐,因为他对世上所有伟大和美好的事物有着更深的感悟,他可以从这种感悟和审美活动中获得很大的享受。
46
一个人在财富和虚荣方面获得的成就并不值得骄傲,一个人真正的可贵在于他的灵魂所能感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
47
如果一个人过分地沉溺于食色的享受,他的灵魂就会趋于干涸。
48
我们的感官总是被现象迷惑,我们的灵魂才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穿透身体和感官的重重阻碍,真理的光芒才能够照亮我们的灵魂。
身体和感官偏爱谬误,灵魂偏爱真理。
49
一个粗糙的灵魂只能感知粗糙的东西,那些粗糙的东西正是与意欲有关的比较具体的事物,它们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等外部特征。一个精微的灵魂却能够领悟那些微妙细腻的事物,而这些事物总是与美和智慧密切相关。
50
科学家在物质的世界中发现了一种永恒性,他们为此惊叹,因为即使客观世界的永恒也要优越于主观世界的动荡不安,这就是他们终生热衷于科学探索的主要原因。不过,神秘家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发现了一种永恒性,那是比物质世界更高的一种永恒。
51
想象力和灵感是人的意识素质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这两种心灵能力是人快乐的主要来源。一个缺乏想象力和灵感的人将会错过世界上大部分美好而伟大的事物,他只能通过更多的感官享受以及虚荣心的满足来作为补偿。
52
一个人向内穿透得越深,就越具有创造力,思想家和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思想和高贵的作品,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向内穿透得非常深,那个深处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
53
外在的世界只提供一些素材,只提供给我们的感官一些印象,对这些印象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这些素材的处理能力,却永远需要借助我们内在的能力和品质,这个内在的品质就是我们的意识素质。所以,一个人意识素质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他外在环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他拥有些什么的重要性。
54
唯一的丰富就是心灵的丰富和意识的丰富。一个富人可以收藏艺术品和名画,他也许可以从对这些东西的占有中获得虚荣心的满足,但他无法买来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他甚至无法用钱换来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愉悦。
一个人的意识越是丰富、开阔和深邃,他就越能够涵盖更多的事物,直到整个存在都成为他的家园。一个活生生的意识会去享受活生生的东西,诸如大自然、艺术和音乐这些事物,但他不会想去占有它们,因为整个存在都随时可以供他取用。
真正的贫穷就是意识的贫乏,亦即理解力的微弱和感受力的狭隘。这样的人无法从这个世界上觅取更高级的快乐,他们只会不断地收集死的东西,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已经死掉了,他们只认识那些死的东西。
55
在这个世界上,各种邪恶、偏见和谬误相互践踏,争战不休,无知混杂在其中随波逐流,唯有真理在云端的高处冷眼旁观。
56
真理看起来都有点冷漠和孤傲,因为它一直保持在自己的高度上,而且它从来不会故作姿态,也不想讨好任何人。
57
真理通常都是冷色调的。
58
真理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孤芳自溢。
59
自然和真理的本性就是喜乐,如果我们接近自然和真理,我们也会感受到同样的喜乐。
60
如果我们能够完全保持自然赋予我们的特性,我们就有机会与自然发生共振,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真理。
61
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说愚蠢的人听到了真理和智慧性的东西就会大笑,如果他们不笑,就不成其为真理和智慧。这里面也许还隐藏着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当真理和智慧看到自己被那些愚蠢的人嘲笑的时候,自己也笑了。前者的笑是世俗的笑,后者的笑是神明的笑。是啊,那些愚蠢的人在远远优越于他们的事物面前感到了一种窘迫,除了嘲笑他们还能做什么呢?那是唯一能够挽回面子的方式。真理和智慧看到这种情况就笑了,这是会心快意的笑,理解包容的笑,如果它没有这种包容和幽默,它就不是真理和智慧。
62
人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能力识别出那些伟大和有价值的事物,只是他们骨子里不喜欢那些东西离自己太近。多数人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不得不从根本上对那些东西加以忽视和排斥。
人们也许会很有兴致地观赏遥远的恒星,但没有人喜欢凝视正午的太阳。
63
真理往往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们的要害,因为我们本身是那么的虚假。所以,每当一个真理出现,普通大众和凡夫俗子都会马上联合起来,迫不及待地给真理贴上偏激、尖刻和荒唐的标签,然后就可以将它束之高阁。
64
人们不能领会真理是因为他们手持的微弱理解力的铁锤不足以敲开深邃思想的坚硬果壳。很多人对艺术和音乐没有丝毫的领悟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65
我们对于事实的观念与事实本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正是这个落差让我们心生恐惧。这就犹如我们站在高处,当我们察觉到与地面的落差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比如,是死亡本身让我们恐惧还是对死亡的观念让我们恐惧呢?
66
因果关系就如同实体与影子的关系,只是因和果的间隔有长有短。有时候实体和它的影子距离很近,有时候实体和它的影子距离很远。当影子和它的实体距离很近的时候,影子就比较清晰,当影子和它的实体距离很远的时候,影子就相对模糊。
67
真实的事物从来不寻求展示。真实的事物有一种内在的确定性,它能够完全独立地存在着,不需要来自于外部的证明。只有虚假的东西才渴求外在的展示,只有虚假的东西才急于被证明和承认。因为虚假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内核,它完全需要来自于外面的支持,那是它唯一能够存在的方式。
成为虚假的就等于成为暴力的。因为虚假的东西没有的自己的内核,它需要弄来很多东西给自己打造一个外壳,给自己搞一个支架,在这当中就会有掠夺、竞争和占有,在这当中就会滋生出暴力。
68
深刻的事物无法被展示,因为它们隐藏在深处,不会来到表面。所有能够被展示出来的东西都不会很深,它们甚至都是非常肤浅和表面的,那么展示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们本来都已经在表面上了。
69
展示是非常浪费能量的,本来同样那个能量可以用来向内穿透。一个人无法向外穿透,因为外面是那么辽阔,他只能够向外散发自己。但如果一个人把他生命的大部分能量用来向内穿透,那么他就可以穿透得很深,然后很多东西就被知道了。
70
生命是一种追求展示和表现的冲动。但它越是展示,那么它越是远离那个源头,因为展示,生命被降得越来越低。它从本体下降到精神,再从精神跌落到物质,到了物质的层面,想再退回去就非常难了,它甚至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71
真理无法被证明,因为任何试图去证明真理的东西都比真理来得更低。低级的东西无法证明比它高级的东西,只有高级的东西能够证明比它低级的东西,因为高级的东西很久以前就已经跨越了低级的东西,它完全认得低级的东西。所以说真理如果要被证明,就必须要有一个比真理更高的存在,那是无法想象的。
72
直接去阐述一个真理是单调枯燥的,因为你无论运用了多少文字,它们都是同一个平面上的东西。但是如果运用比喻和寓言的方式,那么另一个层面的东西就进入了,一种立体感产生了,整个事情开始变得比较生动。
73
真理就像是一望无际的天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很难持续地注视着纯净的天空。天空的浩瀚与广阔对于我们自身的狭窄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们会为此感到窘迫。
74
即使当智慧不需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它也完全能够自娱自乐。智慧从来都不是依赖的,也许它能够分享,但它从来不需要依赖什么东西。
智慧就像是一束永恒的光,如果有什么东西来到它面前,它就照亮那个东西。当没有什么东西进入它的范围,它的光还是在那里照耀着,那个照耀本身就是永恒的喜乐。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