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时八教

五时八教——台宗将经典内容,加以分类、解释

五时八教中的五时,指按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分为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

在佛教修行时不但要领悟佛法中的智慧,也需对佛教中的五时八教有个了解。五时八教中蕴含着深厚的道理和意义,师兄要知道它的意思,这样 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和意义。但什么叫五时八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什么叫五时八教

五时八教是第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判教理论。所谓判教,是“教相判释”的略称。《法华玄义》中说:“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就是说对佛陀所说的各种教法予以分别与评判,判定其不同的意义与地位。判教思潮发端于印度佛教部派分裂之时,在中国佛教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宗派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南北朝时期,随着大量佛典的传人,为调和大小、空有之争并作出于已有利的安排,各学派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判教体系。如,刘宋时道场寺慧观受当时顿渐之争的启发,依据《大般涅盘经》牛乳五味说,首先建立了“二教五时”的判教体系。到了智顗时代,当时有影响的判教,已有“南三北七”十家之多。南方盛行三种教相的判释:一顿(华严)、二渐(般若)、三不定(胜鬘、金光明等),诸家区别仅在于对渐教的判释有异,于中或开为三时,或开为四时,或开为五时。北方七家则较为复杂,并没有像“南三”那样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构架。天台智顗五时八教的判教体系就是对上述各家作的批判整合。

“五时”之说,一般以《涅盘经》的牛乳五味喻为依据。《涅盘经·圣行品》以牛乳制作过程中依次形成的五种味道——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为比喻,与各种佛经相配,认为从牛出乳,譬如佛陀在成道后十二年内所说的三藏有相教;从乳出酪,譬如其后所说的《般若》无相教;从酪出生酥,譬如《维摩》、《思益》等褒扬大乘、贬抑小乘的褒贬抑扬教;从生酥出熟酥,譬如会三归一的《法华》同归教;从熟酥出醍醐,譬如明法身常住的《涅盘》常住教。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南方的成实师。智顗对这种以五味譬五时的观点提出了责难,认为这种约佛陀一代时教的次第高下,仅于渐教中作五时分判是不确切的,并不符合经文的原意。

智顗认为,《涅盘经》的“五味”首先是从根性上来说明的。因众生有信解行证的差别,故而佛陀开示种种方便说教,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修行者转凡成圣。比如,以《华严》为乳,以三藏为酪,是因为说《华严》时,于凡夫无益,其见思惑未转。而说三藏时,却反而能断其见思,不能因为于小机有益,就认为三藏高于《华严》,这里没有次第高下之别,只是约逗机而言。而从根本上说,五味都能获得醍醐、见得佛性,如《涅盘经》所言,置毒乳中,乃至醍醐,遍五味中,悉能杀人,这显然是与《法华》会三归一的思想相一致的。智顗在约根性说明“五味”义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五时”教说,其主要根据是晋译《华严经·性起品》的“日出”喻。该经卷三十四云:“譬如日出,先照诸大王山,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此喻表明,释尊一代时教,可依说法的先后次第,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第一华严时,谓释迦成道之初,首先为慧根菩萨说《华严》圆顿之教,令速悟人,如日出先照高山。第二鹿苑时,谓佛为根机较浅不堪领受《华严》大法的初学者,于鹿野苑等地,讲说小乘四《阿含》,宣说苦、集、灭、道四谛之理。第三方等时,谓对已有小乘基础者,佛陀进而为说大乘《方等》类经典,令其耻小慕大。第四般若时,谓佛陀为明诸法皆空、显中道实相之理而广说《般若》类经典,此有通别之分,通即共般若,为三乘共学,别即不共般若,为菩萨独进。以上三时,从说法形式看,俱为渐教。第五法华、涅盘时,此为佛陀最后的说法,直明一佛乘真实之教,从说法形式看,属于非顿非渐教。其中《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方便引导十界众生归于究竟佛乘,大智之人如舍利弗等禀此即可受记见性。

什么叫五时八教

智顗判教的理论基础是他的教观一致论。他以顿、渐、不定三种教相来归纳诸经教义,并认为此三教各可约教门与观门而分别作二解。就教门而言,第一是顿教,智顗并不仅仅把《华严》归属该门,在他看来,如《维摩》、《大品》、《涅盘》等大乘经中显示该教相的内容也都归属该门,换言之,他是纯粹以教相来做分判的,而不仅仅机械地作教部的归类,如南方诸家所作的那样,简单地把某经置于某一部类。第二是渐教,指上述《涅盘经》所说的“五味”次第。第三是不定教,即不为顿、渐二门所摄的教门,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约根性的不同,于五味之中,能处处得见佛性,并不一定要按照五味的先后次第。智顗有时也把不定分为显露不定与秘密不定,但他主要是以显教来做判释的,秘密不定可直言为密教,基本不在他考察的范围之内。就观门而言,三种教相正好与智顗所传的三种止观,即圆顿止观、渐次止观与不定止观相配合,从而构成了他的教观一致论。

“八教”之说,是智顗弟子灌顶在智顗三种教相与四教义基础上所作的总结。灌顶开始持“化仪四教”的说法,并与“化法四教”相结合而构成所谓的“八教”。所谓“化仪”,乃“化之仪式,譬如药方”之义,也是根据佛陀化导众生的方式而作的分判。化仪四教是对三种教相的进一步发展,即将不定中显露不定与秘密不定开而为二,合顿、渐两教而为四教。显露不定又称“不定教”,秘密不定又称“秘密教”,两者的区别在于,佛以一音说法,“同听异闻,互不相知,名秘密教;同听异闻,彼彼相知,名不定教”(《天台八教大意》),这里顿、渐两教也不再单纯从教相上分判,而是主要就“五时”立言,即以《华严》为顿,《阿含》、《方等》、《般若》为渐,《法华》、《涅盘》为非顿非渐。

如果说“化仪四教”是治病的药方,那么藏、通、别、圆的“化法四教”就是实际的药味;据佛陀化导众生的内容而言。“藏教”,以《阿含》为主的小乘经、律、论三藏,以小乘为对象,傍化菩萨,以生灭四谛为教理,认为有苦可舍、有集可断、有道可修、有灭可证,在观法上则是通过析空观,断见、思二惑,证得偏空之理而人于无余涅盘。“通教”,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为三乘共禀,其经典以《般若》为主,亦包括大乘《方等》类经典;此教以菩萨为对象,傍通二乘,以缘起性空的无生四谛为教理,认为诸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故四谛生即无生,在观法上则是通过体空观,由假人空,是大乘的初门。“别教”,不共二乘、专为菩萨所说的法门,以因缘假名的无量四谛为教理,在观法上则由空人假,进一步认识四谛的无量行相,上根之人,还能因此由假人中,不过,由于三谛隔别而观,即它是“次第三观”而非圆顿的“一心三观”,因此所见证的是与空、假不融的“但中之理”。“圆教”,以不可思议的无作四谛为教理,所谓“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盘,无灭可证”,它以圆顿的“一心三观”为观法,所见证的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性具实相。

在智顗看来,《法华》原始终要中,唯论如来设教之大纲是最圆满、最究竟的法门,畅如来出世之本怀,开示真实一乘,故能遍摄一切众生,而其他佛典都是化导不同众生的方便权说,具有不同的教相。智顗的判教在全面安排与系统调整各类佛经的基础上,突出了《法华经》的崇高地位。

什么叫五时八教

上述就是什么叫五时八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五时八教的内容师兄可以多方面的去了解,这样对五时八教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查看更多

五时八教在佛教流传很广,而且影响性也非常大,佛教的佛教徒对这方面的内容都是有一定了解的。虽然了解五时八教的师兄很多,但也有些师兄对这方面并不熟悉,所以也不清楚五时八教的意思。为了对五时八教的意思有个了解,下面一起来看看五时八教的解释吧!

五时八教的解释

智顗所主张之天台宗教判。即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解释。从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从教导众生之形式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类(化仪四教);又依适应众生根机而教导之教理内容,分为藏、通、别、圆等四种类(化法四教)。以上总称为五时八教,其关系如左表所示。

(一)五时,智者大师将佛陀所说之一代圣教,分判为五时。

(1)第一华严时,指佛陀成道最初之三七日间说华严经之时期,如日照高山之时。当时说教之内容是正说圆教,兼说别教,而说法之对象是别教之大菩萨众与圆教中之优秀份子。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言,因是佛陀自内证之佛慧,拟试验是否适合众生根机,故称拟宜时;从教之顺序来说,相当于初从牛身挤出之乳味。华严经有前分与后分之区别,前分是三七日时之说法,不含声闻在内;后分如入法界品,则有舍利弗等大声闻在内。但此时之说法程度太高,声闻皆如聋如哑,未能收到化益之效果。

(2)第二鹿苑时,是指佛陀说华严经后之十二年间,于十六大国说小乘四阿含经之时期,如日照幽谷之时。因佛陀最初说法之场所在鹿野苑,故此时期称作鹿苑时;又取所说经之名,故亦称阿含时。此期所说之教法程度较低,仅为小乘法(即三藏教)。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而言,因是以根机较浅者为对象而诱导之,故称诱引时;在教之顺序上,此期譬喻为酪味。

(3)第三方等时,指鹿苑时之后八年间说维摩、思益、胜鬘等大乘经典之时期,如日照平地之时(食时)。此时之教法并说藏、通、别、圆四教,打破视第二时得小乘之浅证为与佛之深证同一之偏见。其中所说斥小叹大(斥责小乘而赞叹大乘)、弹偏褒圆(弹诃偏教而褒扬圆教)之意义,乃欲启发小乘人生起耻小慕大(耻小乘,尊大乘)之心。若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而言,此期称弹诃(诃责小乘)时;在教之顺序上,则喻为生酥味。又‘方等’为大乘经之通称,此时为初说大乘经之时期,故亦称方等时。

(4)第四般若时,指方等时之后二十二年间,说诸般若经之时期,故依经名而立名,如日照禺中之时(巳时)。此时所说教法,在内容上为通、别、圆三教。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言,此时为淘汰大小乘分别之偏执,说诸法皆空,融合大小乘于一味,故称为淘汰时;在教之顺序上,喻为熟酥味。此一时期乃佛陀为须菩提等说般若,令其仰慕大乘,且由二乘更进展至大乘中之空,故称为般若转教;以此能消除法上之区别,故亦称法开会。其中,除阐示通教的消极之空(即共般若,为三乘共学之般若)外,亦说明别圆二教积极的不空中道之理(即不共般若,为菩萨所学之般若)。

(5)第五法华涅槃时,指为使受教者之能力进至最高境界,证入佛知见之时期,约于佛陀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与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之时期,如日轮当午之时。此时所说之教法纯系圆满之圆教,即会通前四时之浅方便教,并彰显真实之开显圆。从佛陀教化之意义上言,此不止于理论上之法开会,乃是实际令一切皆证入之人开会;在教之顺序上,喻为醍醐味。法华经与涅槃经之关系在于显扬毕竟一(佛)乘;法华经属于前番五味中之后教后味,系将华严时以后至法华经间之二乘加以开会,令成就‘入佛知见’为大目的(大收教);涅槃经则对法华经所遗漏之有能力者,追说追泯藏、通、别、圆四教,并说佛性常住、扶律谈常,教化使令成佛,故为后番五味中之后教后味,亦称后教涅槃经(捃拾教)。

五时八教的解释

(二)八教即谓化仪四教(佛陀教化众生所用之形式与仪则)与化法四教(佛陀教化众生所采用之教法内容)。

(1)化仪四教:1.顿教,佛陀最初将自内证之方法直接教示众生;相当于华严经之所说。2.渐教,教化之内容由浅而渐深之教法;相当于阿含(初)、方等(中)、般若(末)三时所说。3.秘密教,佛陀应众生之不同根机能力因材施教,施予个别教化,而彼此互不相知。4.不定教,各种根机之众生虽同坐一席,然随各人之能力,所体悟之教法不一定。

其中,秘密教与不定教之共同点为‘同听异闻’,即同座一席听法,而所闻法各异,但前者相互俱不知利益之差别,是为人法俱不知,后者则了知相互利益之差别,是为人知法不知。又不定教原意谓各人所体悟之教法不一定,故严格言之,上述秘密教理应称为秘密不定教,而不定教则应称为显露不定教。对此,顿渐二教乃为公开之教法,故称之为显露定教。

(2)化法四教:1.三藏教,略称藏教。即小乘教。即为三乘人说阿含经,以明但空(仅知空之一面,而不知同时有不空之面)之理,并由析空观(分析之观空,又作拙度观)而入无余涅槃之教。该教之菩萨已制伏见思二惑,惟未断尽烦恼,为教化众生,经三阿僧祇劫至证悟之长期间实践因行,故称伏惑行因。2.通教,‘通’有通同、通入与共通等三义。以该教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通之大乘初门教,故称通教。即由如幻即空(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成立,故为如幻之空假)之理,观体空观(观全体本来毕竟空,又作巧度观)之教。此教菩萨中之钝根者,仅能理解较浅之教理,与藏教之菩萨同证菩提果(通同);胜根菩萨则能领悟教中所含深奥之中道妙理,最后入别圆二教(通入)。如此由通教转进别教者,称为别接通(或别入通),由通教转进圆教者,称为圆接通(或圆入通)。同时,通教之菩萨为学习别教之教,而以别教修行之名目来表示通教之位次,此称为名别义通。3.别教,别,有不共与历别二义。即:不共二乘而独为菩萨说(不共),此点别于其他三教,又由差别面观察诸法(历别),故称别教。此教次第观空、假、中三谛而悟中道之理,但因其中道别于空、假,故称但中(观空、假之外另有独立之中)之理;其观法为次第三观,又称隔历三观。别教之菩萨,至初地后悟中道之理,与圆教之人相同,但在初地以前从但中之理体悟其中所含之不但中(空、假不离中)之理,即自十住至十回向之间,有从别教转进圆教者,此称圆接别(或称圆入别)。前述别接通、圆接通及圆接别,合称三被接。被接之意,主要是指于观理之际,体悟其中所含之深意,由此再继续转进更高层次之教。以上三教,在理论上皆可通至佛果,但实际上行者在因中即被接,以致无人可达三藏教之断惑位、通教八地以上,乃至别教初地以上,故称为有教无人(无人证教),或果头无人(无至佛果者)。4.圆教,圆,意即不偏、圆融、互备。即不论迷悟,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此为真实之理,亦为佛所觉悟之理,故圆教在显示佛之所悟,亦即为明示佛陀自内证之教。此教观空、假、中三谛之理在一谛中互具其他二谛,故此中道之理称为不但中之理。圆教之菩萨以一心观空、假、中三观,故此三观称为一心三观,或称不次第三观、圆融三观。

以上四教中,藏、通二教为教证俱权(教与证俱为方便,非真实法),别教为教权证实(教为方便法,证为真实法),圆教则为教证俱实(教、证俱为真实法)。若以此配于五时,则第一华严时正说圆教兼说别教(兼),第二鹿苑时但说三藏教(但),第三方等时则对说四教(对),第四般若时带通别二教正说圆教(带),第五法华涅槃时中法华为纯圆教,而涅槃经之追说为并说四教,追泯则为纯圆教。同时,法华之圆(今圆)与说法华经以前之四时圆(昔圆)虽为同一教义(今圆、昔圆圆体无殊),但论其作用则互有优劣,故谓今圆为纯圆独妙之开显门,而超越前四时之昔圆,显出殊胜之作用。由此,法华经乃四教之外,‘超八醍醐’之最胜教,亦即超越化仪、化法等八教,而为最上之醍醐味教。

五时八教的解释

以上就是五时八教的解释,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五时八教的内容师兄要认真去了解,去理解,这样师兄才能知道其中的含义,才会有收获。

...查看更多

五时八教是天台智顗大师所说的内容,五时八教当中有着高深的道理,师兄在了解五时八教时需用心进行,这样才可知道其中的道理。此外,师兄也要对五时八教的缘起有个认识,这样对它才会有全面的了解。那接下来我们看看这方面的内容吧!

五时八教的缘起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三藏经典浩若烟海,但我们会发现,诸部经典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概念,甚至会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思想。这就会让我们产生疑问,佛陀说了那么多的法,表面来看,居然前后不一,甚至彼此间有冲突,这会不会有问题呢。

其实,这是我们对佛法的全貌不了解所导致的,世间人学佛犹如盲人摸象,摸着象腿的说象是柱子,摸着象鼻的说象是绳子,摸着象身的说象是墙,同理,因为众生自己的障碍,导致佛陀应机设教的不同,让我们对佛法生出种种片面的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即此意也。

所以,我们要如何从这个矛盾的表象里面,理出一个清晰的思想,建立一个全面的佛法的框架,理解并接受佛法的全貌,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之所为被称为“东土释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事情,大师根据《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无量义经》等一系列的经典,穿越矛盾与对立的假相,重现了佛法相状的完整性、思想的统一性、究竟的真实性。

五时八教的缘起

为便于我们的理解,智者大师将佛陀所说的众多经典,根据内容加以分类,建立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清晰明了的说法过程,这个过程总结为五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五时说法,分别是:

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

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由于弟子根性的不同,佛陀将教导弟子的形式分为四种,分别是:

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

我们称之为化仪四教;

又根据弟子领受能力的不同,佛陀针对性的施设以不同的教导内容,也分为四种,分别是:

藏教、通教、别教、圆教,

我们称之为化法四教。

以上总称为五时八教。其中,五时的安立,可以理解为时间上的纵轴,而八教的安立,则可以理解为无量法门的横轴,纵横交错之下,佛法的整体框架清晰呈现。

五时八教的缘起

以上就是五时八教的缘起,希望对师兄有帮助!佛教关于五时八教的内容有许多,师兄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对五时八教的认识也会更深,更全面。

...查看更多

五时八教是什么意思

五时八教中的意义和道理很深,在领悟时并不容易,所以师兄在领悟五时八教时需认真,这样才可以...
https://m.lengyancx.com/fxzgft/wsbhbj/184021.html

五时八教之八教的详解

五时八教在佛教流传很广,它不但内容深厚,当中也是蕴含着深意的,而且五时八教中的八教也包含...
https://m.lengyancx.com/fxzgft/wsbhbj/184022.html

五时八教之方等时的详解

五时八教所讲内容很深,而且所讲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五时就讲了五个内容,而方等时就是其...
https://m.lengyancx.com/fxzgft/wsbhbj/184023.html

五时八教中的八教指的是什么

五时八教在佛教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佛学内容,它里面的内容也是有深意的,而且五时八教中的八教所...
https://m.lengyancx.com/fxzgft/wsbhbj/184024.html

五时八教中的五时是什么

五时八教是天台宗判教的用语,这里面是隐含着深意和道理的,师兄在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时需认真进...
https://m.lengyancx.com/fxzgft/wsbhbj/184025.html

佛教五时八教是指什么

在佛教学佛时许多师兄都会遇到关于五时八教的内容,其实五时八教在佛教中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它...
https://m.lengyancx.com/fxzgft/wsbhbj/184026.html

《法华经》在五时八教中的地位

《法华经》是经文中的经典,它不但蕴含着智慧,也是有深厚道理的,师兄在修持《法华经》时要认...
https://m.lengyancx.com/fxzgft/wsbhbj/184027.html

结语

五时八教中的五时是从竖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为五个时期;八教是:从横的方面说,把一代时教分成八种教义,而八教中,顿、渐、秘密、不定四教,是说教时所用的仪式,称作化仪四教;藏、通、别、圆四教,是教法中所含有的义理,称作化法四教。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