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哲学系的大学生放假回到老家,乡亲们对他学的哲学颇感兴趣,纷纷问他啥是哲学。
大学生思索了一下,看到桌上摆着一只鸡,灵机一动说:“哲学嘛,讲的就是抽象的东西。比如说这只鸡,你们看来是一只鸡,但我看到的是两只:一只具体的鸡和一只抽象的鸡。”
乡亲们哄堂大笑,对他说:“好好好,那我们就吃这只具体的鸡,你去吃那只抽象的鸡吧!”
故事中那只“抽象的鸡”到底存不存在?这个问题类似于佛教里讲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具体的鸡”就如同世俗谛,“抽象的鸡”就如同胜义谛。胜义谛上一切法自性本空,世俗谛上一切法作用不空。在我们的根识面前、分别念面前,依据业力因缘明明了了存在而能被感受到的这些法,就是世俗谛。当我们不再信任感官与分别,用中观的理论去分析诸佛所证悟的诸法实相,发现一切法除了依靠能取和所取而假立,通过因缘而假合,并无一丝一毫的实体,这种境界就是胜义谛。
因为空,所以可以无碍地显现。如果不空就不能显现,显现的当下就是空,空的当下就是显现,这叫二谛双运。虽然对于凡夫而言,必须将二谛分开诠释才能令其理解,但如果将二谛执着为异体的两种法,执着空的一边,或者执着有的一边,必然会像故事中的乡亲们一样,无法明白这“第二只鸡”究竟在何处存在。当然,哲学里所讲的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也是分别念的范畴,“抽象”也仅是对事物从某一方面来深刻认识,不能等同于佛教里的二谛双运的境界。
在因果的取舍上,我们也很容易犯类似的错误。因果是在缘起上,相上有;空是在体上,体上没有。“有”和“没有”是一体的。因果报应是在世俗谛上讲的,不是在本体上讲的。造恶业要感受痛苦,修善法能得到善果,这是缘起法。
在胜义谛上,好坏、善恶都是无自性的;但在显现上讲,好坏、善恶还是有的,对我们来说真实不虚。所以不能认为是空,就不取舍因果,不去修行。明白空性这个道理以后,取舍因果要更加严格、仔细。因果规则本身也是空性,因为是空性才有因果,它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只修空性,不取舍因果,那你修的也不是真空性,还是要受因果规律的束缚,更不可能像佛菩萨那样证得轮回与涅槃无二的境界。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