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和尚桥

发布时间:2023-08-02 16:23:12作者:常识

  和尚桥

  “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深人人心。当今社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源于此。佛教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迅广为人们接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崇尚“和”。孟子有言“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后世有“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起来力量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 有办不成的事”,商业上有“和气生财”等说法。

  距纪山东约十余里处的九店村,村边有条河,河上有两根厅头搭成的厅桥,这座桥被后人称为和尚桥。桥为何人所建,为什么又叫和尚桥?说起来话就长了。

  很久以前,两家逃乱的人在这里相遇,交谈中,得知一方姓金,一方姓全。一看这里虽然荒芜,但这里还有一条小溪沟,在这里种田用水也比较便利。这样,两家就分住在小溪沟的两边,两家人勤作苦劳,没多久,都做起了自己的茅草屋。为便于两家的相互来往,互相帮工,在小溪沟上用几根圆木搭建了一个便桥。再后来,两家慢慢又都殷实起来,茅草屋换成了小瓦房,小瓦房换成大瓦房。两家关系也如同从前那样友好而亲密。

  有一年夏天,天特别热,金家的猪从圈里跑出来,跑过桥到全家的稻田里,乱滚乱拱,把几块稻田搞得不像样子,金家到全家道了歉。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全家的牛从牛圈里跑出来,跑到全家的田里,把秧吃了一大片,全家赶紧到金家道歉。但是这巧合的事,给两家带来了误会。从此以后,两家就很少来往了,时间一长,桥也断了,两家都不再修理了。再后来,两家人丁增多,小纠纷时有发生,甚至闹到对簿公堂。县老爷吃了原告吃被告,两家卖田卖房子打官司,殷实的家就这样败落下去了。纪山寺内的一个老和尚听说了此事以后,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外出四方化缘,将所得全部用于建桥,又给两家说佛讲道,桥修好后,老和尚把金全两家当家人的手拖到了一起之后,老和尚就在桥上圆寂了。从此之后,金全两家和好如初。为了感激这位老和尚,当地人把这座桥叫“和尚桥”。自从和尚桥修成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金全两家又盖起了大瓦房,财旺起来了,人丁也兴旺起来了;周围的农户们也都人财两旺。因此人们都更信纪山寺了,并一传十,十传百,纪山寺的香火更鼎盛了。

  和尚桥经历沧桑之后已不复存在了,但和尚桥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