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发布时间:2023-07-21 09:32:34作者:常识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愦闹 (1),独居闲处。或在山林,阿兰若 (2) 处;或修头陀行 (3),夜于冢间树下坐 (4); 或作不净观及九想观,自见其身,不净充满,而生惊怖,或为恶魔幻诸形相,使生恐怖,退堕道心;如是种种,则当修八念法,以为对治:

一、

念佛 念佛有卅二相,八十种好,具十力 (5),四无所畏 (6),神通广大,威德无穷,善能救护一切众生,何况修习梵行者。我今是佛弟子,必为佛光之所照摄,一方诸佛世尊,悉皆临我在上,护我在旁,如是当何所畏?

二、

念法 念正法 (7) 能灭怖畏,能度烦恼,能伏魔怨,拔济诸苦。我今修习是法,而此正法,如金刚杵 (8),具大力用,如是当何所畏?

三、

念僧 念十方诸菩萨僧,缘觉僧,声闻僧,皆具诸波罗蜜 (9),神通功德,善能摧辗魔军,维护道场,凡此圣贤僧,皆我伴侣,如是当何所畏?

四、

念戒 念别解脱律仪 (10),能遮诸恶,身得安隐。静虑律仪 (11),能破烦恼,心得安乐。无漏律仪 (12),能断诸恶根本,得解脱乐,我今善护诸戒,心身坚固, 如是当何所畏?

五、

念舍 舍有二义,一舍施义,二舍弃义。念我于法财,无不舍施,生大功德;于三毒烦恼,无不舍弃,得大智慧。内外俱空,德智悉备,如是当何所畏?

六、

念天 念诸天前生,以修戒施禅定,及十善业,今得生彼,得大安乐,非是灾殃所能侵袭,我今亦修是法,较彼更胜,如是当何所畏?

七、

念出入息 即数息观,行者于坐禅中,当于鼻息呼出时,自始至终,暗数从一至十,吸入时,亦从一至十,久久系念,心自得定,怖畏即除。

\

八、

念死 死有二种:报尽命终,名自死,遇灾祸而死,名他缘死。他虽不死,自亦当死,今即不死,后亦当死,死既认为必然,怖畏即除。

又佛菩萨能以名号,作无畏施,故行者修道,若心怖畏,除此八念法之法,亦可称念佛菩萨,以除灭之。如夜行或独坐时,有惧怯意,即当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畏即除。

【注释】

(1) 愦音溃,心乱也。愦闹言因热闹,使心散乱。

(2) 亦作阿兰那,阿练若,是比丘所居寺院的总称,翻为寂静或空闲处。

(3) 头陀为比丘修头陀行者之称,译义为抖擞,谓抖擞衣服、饮食、住处,之三种贪心也。修头陀行者,应守十二项规条,名为十二头陀。

(4) 其中第八条,为冢间坐,言应住于坟墓处,第九条为树下坐,此皆属于住处的规条。

(5)(6) 见初级教本第十四课注十一。

(7) 谓真正的道法也,属于三宝中的法宝,以教理行果之四者为体。

(8) 杵原为印度的兵器,金刚杵者,表正智如金刚之坚,能坏断常二边,契于中道,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也。

(9) 亦作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谓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涅槃安乐的彼岸也,菩萨所修,有六波罗蜜,与十波罗蜜。

(10) 别解脱是戒法的异名,戒所以各别解除身口意之恶,如受五戒八戒等戒法,能生身内的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别解脱律仪。

(11) 静虑即是禅定的异名,行者入于禅定时,身中自发防非止恶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谓与定同时共生的戒法也。

(12) 圣者发无漏智时,身中自具防非止恶的无漏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无漏律仪,亦名道共戒,谓与道同时共生的戒法。

【习题】

(一) 八念法,是那八念?

(二) 何谓: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

(三) 何谓:念舍?念天?是何意义?

(四) 数息观如何修习?

(五) 行者修道 ,若心生怖畏,除此八念法之外,尚有何法,能消除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