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随喜功德的重要

发布时间:2024-09-05 12:24:26作者:常识
随喜功德的重要

《普贤行愿品》里第五个愿是「随喜功德」,这条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等到真要你随喜的时候,却没有这么容易,因为众生都有嫉妒心,都有障碍别人的心,所以称之为「凡夫」。

既然学佛了,皈依三宝,在依经典修行,正是要在自己心中生起嫉妒,想障碍别人的时候来回光返照。要随顺众生的善行,方便成就别人的功德,自己有能力,就要帮助他,如果没有能力,就要赞叹他。不是什么好事情都非要自己亲力亲为才行,自己有能力做,就自己发心,没有能力做,就随喜别人的功德,这点很重要。

能这么一随喜,你的「我相」就消除,你的「我执」就在减退,不然你虽念佛,却永远都会觉得自己念得最好,觉得自己很有修,你嘴上客气,心里却不是这么认为的,看到别人有学问、有才华,就会在背后毁谤他,有些毁谤是不经意的,「不经意」那就是不觉,这种不觉就障碍了自己的功德,让自己的心没有办法清净,念再多的佛、念再多的咒,都没有办法清净,因为自己根本不晓得这是一种烦恼,也不晓得这种嫉妒心是一种业障。

所以普贤菩萨教大家「随喜众生的功德」,在随喜众生的功德当中,更重要的是要「销归自性」,所谓「销归自性」就是:一切众生的善行是称性的,真如佛性当中具无量的真善妙德,所以当自己随顺他人并不是随顺心外之法,仍旧是随喜自性本具的德能,这叫随喜功德,凡是经典上讲到「功德」,就是要离相、要清净。

在做一切善法当中,要离开「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般都是用「我相」做代表,因为有「我」才有其他的三种相产生。所以不管是在念佛,或是在读经,都要做到「无我」,既没有能念的我,也没有所念的佛。

初学在做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刚开始念,每个人都一定会有一个「我」在念佛,或有一个「我」在学习,到后来,因为你懂得随喜别人,随喜佛法的功德,那你的这个「我」就越来越小,再用功就得到「工夫成片」,甚至修到后来境智一如,能所打成一片,就叫做「一心不乱」,从这里见性了,那就称为「理一心不乱」,这「理一心不乱」是不是你心里面都还念着「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那就不是了。而是你透过这四字洪名、六字洪名消除了烦恼,见到了真心本性之理,所以叫做「理一心」。

所有的人都要修普贤行,因为普贤行可以帮助你,增上你其他的功德,包括念佛、包括持咒……,这是讲修行如何用心,是心法。所以开示常讲的「随喜功德」,不是只在善恶对待里,它是离开是非、离开两边,没有能所对待。表现在事相上,在你们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上,虽然有差别相,但是在心态上,它是称性的。所以,大家对于佛教所讲的「实相」义趣要能明白,这是非常地重要。

尤其近代修学净土宗的人,多数认为「只要念一句佛号」就好,其他的道理他也不想懂,甚至他认为看其他的经典,就代表是你修学走偏了,有这种错误观念的人,可以放心,学佛都依着佛经,依着祖师大德的开示,不会走偏,不会修错,也不要认为自己可能会走偏,在《无量寿经》中就有讲到,这一念心就是怀疑,「怀疑」是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之一,怀疑能够出生「不信」,你不信,那就会增长一切恶法,使你的道业退转,使修行停滞不前,都是这「怀疑」在作祟,所以不要认为读其他的经,会走偏掉,有这种念头,就是在毁谤释迦牟尼佛,除非佛讲错,你才会走偏。

释迦如来出世讲经三百余会,所说的就是教导众生明心见性而已,《法华经》上释迦牟尼佛讲,佛出世就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世尊在灭度前,讲《法华经》开权显实,显示如来的本怀,把他一生所说的法做一个总结,任何的法门都一样,就是要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而已。所以,想要佛教能够兴盛,净土宗能够弘扬,必然要提倡明心见性,用其他的方法不行,尤其装神弄鬼,搞附身、搞神通,这些外道也会,如果只修五戒十善,印度的婆罗门教的基本戒律就是五戒十善,所以,到印度去跟他们谈起佛教,他只会觉得佛教是婆罗门教的一个支脉而已,但实际上,佛教跟其他的宗教确实不一样,佛法讲的是不生不灭的真心,而这不生不灭的真心,在净土宗就是用持名念佛的方式,绝对可以证得。只要肯一心念佛,直念到能所脱落,没有能念的「我」,也没有所念的「佛」,当下不起念的时候,这一念灵明清净本心,就是你的真如佛性,只要直下认取就可以了,也不用再参「念佛的是谁」,如果再参「念佛的是谁」,那就又头上安头,多起一个妄念,直下认取就可以了。

常讲的随喜功德,是随喜佛性,也就是随喜「真如佛性」本具的无量功德,这才是普贤菩萨的随喜功德。它的道理有这么深,它的境界是这么广,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的众生,普贤菩萨都能随喜,所以称之为无尽的愿行。

不能把普贤行愿解得很浅,或是解得很笼统,以为就是人家做好事,大家来称赞他一下,就是随喜功德,其实这只是随喜功德其中之一而已,所以经典讲的戒律,经典讲的善法,都要能够随喜,要能够随顺,这样也是在修随喜功德,教大家要持五戒,持菩萨戒,也都要能够随喜,见到人家持得好,也要能够随喜,不能够毁谤,更不要去排斥其他的法门,要相信佛在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自己在无量的法门当中,选择净土法门来修行,向佛陀学习,那必然能够成就。心里没有对待法,所有的法门就都能成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