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魔王率领万女迷惑菩萨,维摩诘持戒悉数感化

发布时间:2024-01-26 10:49:32作者:常识

  持“戒”

  维摩诘的却敌法

  佛陀在世时带领四众弟子修行,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也有在家的居士;有一位持地菩萨,他也是佛弟子,当他在打坐时,忽然,魔王带领一万二千名美女,来到他的面前,恭敬礼拜。持地菩萨看他们恭敬礼拜,误以为是天帝来了,也很高兴地接待他们。

  持地菩萨向他说:“过去生你修了福,所以能享受天福,领导天众。但是,你应该在福中而不沉迷于享福,要知道享福受乐是无常的,应该赶快再造福人群。”

  魔王说:“因为我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我要把快乐布施出去,请你接受这些天女好吗?”

  持地菩萨说:“我是出家人,不应该接受她们。”

  魔王又说:“有什么关系呢?她们可以为你洒扫环境,又可以唱歌跳舞,给你最好的娱乐献供呀!”

  此时,持地菩萨进退两难,正当他两边为难时,维摩诘居土及时出现了,他说:“波旬魔王!持地菩萨不敢要,那就送给我吧!我要她们!”

  波旬突然看到维摩诘居士,非常吃惊。维摩诘居士又向持地菩萨说:“你错认他了,他是魔王不是天帝,他要来扰乱你的道心、破坏你的慧命!”回头又向魔王说:“这些魔女你不是要奉献吗?我要收啊!”

\

  魔王非常吃惊,急着要逃遁;但是,维摩诘居士的法力让他难以遁走,他极力挣扎时,维摩诘居士告诉魔王说:“你把这群魔女留下就可以走了!”魔王只好留下这群魔女,自己逃之夭夭。

  维摩诘居士即开始为这群魔女说法:“请你们坐下来,听我说话。”大家服从新主人的话,乖乖坐下来听法。维摩诘居士分析道:“人生的欲望无穷,应有四信,才能脱离五欲,去除五欲才能得到常住快乐。四信即:信佛、信法、信僧、信戒。”

  又说:“信为道源功德母,想入佛法之门若无坚定的信仰则很困难。所以,首先要信佛。了解佛陀的伟大和智慧,并接受佛陀的教法,得一法而拳拳服膺,相信佛陀的每一句话,把它印入脑海,不可忘失,这样才会有坚定的信仰,也就是信法。接下来是信僧,佛陀无法常住人间,佛灭度后以僧团为主,所以,除了信法,还应同时起尊重恭敬心,恭敬僧伽,因此要信僧。僧伽为传法之人,他们宣说佛法,你们应该如法信受奉行。此外要信戒,僧伽以戒为师,他们说的规戒,你们若能信受而去恶修善,就不会再于六道中轮回,而得到永恒的快乐。”

  维摩诘居士说:“戒是去除五欲的第一个要件,人之所以造罪在于贪爱五欲,贪求五欲就难以控制自心,因此才造业。若想止恶而得到永恒的法喜,就要信戒、守戒,脱离五欲啊!”

  魔女们听得满心欢喜,心想:对呀!即使住在天堂享天乐,难免还有满心的烦恼,因为心里仍有追求,也有恐惧,唯有维摩诘居士的教法,让人从内心深处觉得法喜无穷。

  信为道源功德母,所以要信佛、信法、信僧,但是信仰三宝无非是要人去恶防非,也就是“戒”啊,有恶即止,并且要好好预防,不去造恶;这就是持“戒”呀!不犯戒自然就不造罪业,因而清净自在。

  如何理解持戒?

  △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只过去了十分之一。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

  △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佛的生活记录就是戒律。在行为上以戒律为标准,在思想上以经论为标准。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受戒容易,守戒难。持戒必须有智慧,如无智慧无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资相成。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降伏烦恼需要智慧,俗语说:没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种,一为止持,一为作持。如五戒之规定均为不应作,为止持,属自利;作持是必须要作,属利他。例如,受菩萨戒之后,路遇病人必须为其安置照顾,不管即犯戒,谓之作持。

  △学佛人应常作如此想:佛制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制定的,不是拿它量旁人。信心清净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即禅宗的明心见性,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即是破四相。学佛就要学吃亏,学上当,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一定把他讲跑了,但是对老修行应说真实话。

  △由初学佛到等觉菩萨都要守戒,等成佛之后就不要持戒了,因为佛的行为就是戒律。

  △正助双修,正修是定,助修是六度,正修不著有,助修不著空。无论修那一法门,戒律是共同科目,戒律帮助成就。八万四千法门均修定,净土得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离开戒不成,戒帮助得定。止持是断绝作恶的增上缘,作持是历事练心。佛对于众生了解得太深刻,教导我们的修身方法也太善巧,心常在定中保持清净心,失去清净心所修的均为痴福。除非为了度众生,否则以不接触繁华世界为上策。

  △学佛之后看到某人能说不能行,就要批评他而造口业,是三途之因。有人受了戒之后,天天看人家的行为是否如法;如看到旁人犯戒就失却恭敬心,反而更增加自己造业的机会,还不如不受戒。须知戒律是律自己的,管自己不要管旁人。佛规定在家人不准看出家人的戒律,其原因在此。

  △毁谤出家人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若毁谤他则罪孽深重。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众生毁谤三宝之因缘,他自己将来作堕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故古诗有云:其人戒定虽羸弱,善能说法度众生;若能供养此人者,胜于供养十方佛。

  △劝人学佛则可,劝人受戒则不可,要由其自己发心受戒才有效,否则碍于情面,勉强受戒,受而不能持,反而害他。同一理由,有人不能吃素,亦不要劝其吃素,否则因怕吃素而佛也不学了;可先劝其不杀生而吃三净肉。对于已经受戒之人,可以劝其戒持清净。

  △学佛是自己学佛,不必看人家学佛的精进程度如何,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据经典批评人家,只有自己造口业,对于自己毫无好处。如果机缘成熟,一说即能改过迁善,不妨倒予以规劝,否则还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