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六集读书为什么(下)

发布时间:2024-11-05 03:32:28作者:常识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六集读书为什么(下)

【教孩子的学问】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六集下

读书为什么

陈老师:这期节目的名字【读书为什么】,在戒定慧。他有了慧,他就能成圣成贤。怎么读书?有具体的方法。

班主任:就和持戒一样,他需要长期的就是「一门深入 长时熏修」。你看四书五经有将近五十万个字,那么五十万个字在这个孩子的求学阶段要把它全部都背下来。他怎么背呢?就是每一小段、每一部书、每一篇文章他要读够遍数、背够遍数,这样子他就能牢牢地记住。

陈老师:背多少?

班主任:读一百遍、背一百遍,每一段都是如此。所以你想想五十万字的书读一百遍、背一百遍,这样下来这个孩子他怎么可能会不得定呢?他一定是心是安定的。

陈老师:对。

班主任:所以像【养正遗规】里面它也介绍了读书的方法,你像有很多篇章,像朱子【童蒙须知】里面它就讲读书不是为了背它,「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就是关键就在这个「多诵遍数」,一遍又一遍地把它认认真真地读下来,读一百遍还是和读第一遍一样字字分明、句句响亮。

陈老师:那么认真、那么专注。很多的家长还有老师都不会,这样这孩子不就傻了吗?你看代代的圣贤那个智慧无量,他们的作品无论是诗、书、画,还是做官的政绩,还是做文学家、做科学家,我们中华民族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圣贤。你怎么能说他傻呢?你去看【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老先生写的,那都是了不起的人的发明创造。他怎么会傻呢?全是这种读法教出来的。你就知道了,知道什么呢?它能够开发人的智慧。反过来你不持戒、不能得定,仗着小聪明、仗着知识,那个有极大的后遗症。

班主任:是这样的,老师。我们接触过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姐弟俩,今年是已经十五六岁了,学习传统文化四年,这四年背了很多经典,但是到我们这边的时候我们说“你给我们背一段吧”,结果这两个孩子基本上他所学的经典、所背的经典所剩无几了,全部都忘了。

陈老师:全都忘掉了。

班主任:对。

陈老师:什么原因?在背的时候没有按照你们所说的这个方法,他肯定是会背了,会背了一考,会了,这算一个,划个正字,划一道;又背一个,又会了,全忘了。怎么样呢?一段一段的一百遍读、一百遍背、正体字默写,这还了得,永远不忘。然后时不时地要考考他,复习复习。最重要的尤其在传统文化学校这孩子们,它是两门功课。一个是什么呢?一个是读背;还有一个就是行门,就是让他生活当中洒扫应对,让他先做。理解不理解没有道理好讲,必须得做,所以现在孩子们总是要问为什么,没为什么,必须得做,还用为什么,讲你也听不懂。所以说孩子们天天总在做,做着做着的时候,这个班主任、家长很重要,要常常给他说。你看拿个杯子叮哩咣啷、叮哩咣啷,“站住”,这孩子一哆嗦,错在哪里?端着这个,错在哪?想吧,想不出来你就在这端着,好老师,这孩子一端真端半个小时,周围同学从这过,“你干嘛呢?”端着个杯子端半个小时,最后你问他,想起来没有?老师转回来了,“没想起来”,“没想起来中午别吃饭了,慢慢想吧”。想到最后或者老师告诉他或是他自己想明白,「执虚器 如执盈」,要稳重,就这一句话他能记一辈子。话又说回来,不光是「执虚器」,所有的这些稳重的东西他都明白了。读,它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在生活当中还要把他所读的这些东西,你不用给他讲太多的意思,就告诉他举止、坐卧、言行哪跟这个所背所读的哪个地方相违背了,你告诉他,点他一下他记一辈子,一点错没有。所以说我们绝对不能,不是说生活当中孩子就没有,不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洒扫应对。「黎明即起」这是第一句话,他起来之后不能说被子不管叠、洒扫应对没有,先去背书去了,不是,一定是行在先、行在同时,然后来读书,把这些经典跟他生活当中一定要给他联系起来,强迫地联系起来,你不想也不行。他最后养成习惯了,他举手投足他就老去想,这个跟我的经典有什么区别,他成习惯了,拿这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就是活的经典。

班主任:所以这个背书就要背得非常熟,不能说是今天背了明天就忘了。

陈老师:对,张口就来,而且他还跟生活当中的事项能对得上,告诉给他这是指导你的生活的,这很重要,但是前提你们所说的那个背书的时候、读书的时候持戒得定很重要。我们看到很多传统文化学校孩子们都在背,缺一个很重要的岗位,家里边也是,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他就在那,我看有的孩子指着什么呢?「执虚器 如执盈」,他在那说什么呢?他在那说「宽转弯 勿触棱」,我说你怎么指?他指着东说西,说明什么?说明脑子根本就没在这,得有人监督。

班主任:对。这个就需要老师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要来回地巡视,你要仔细地观察这个孩子,一个是他神态,他有没有走神;另一个就是很多小孩他有一些习惯,比如说他手他喜欢拿着东西这样子来回地捻,他下意识地做这些动作。

陈老师:捻那个书角。

班主任:书角,他这样捻。还有的是拿着笔在这来回地搓,或者说是挠挠这、摸摸那。

陈老师:这个都不行吧?

班主任:这些都不允许,他一旦有这些行为。

陈老师:你们一定要管。

班主任:对,一定要制止他、纠正他。他一旦有这些行为,他这个时候的心神就已经开始散乱了,他没有完全放在读书上,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制止他、要管他。老师还需要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注意一件事情,我发现有的孩子他读书的时候他会口齿不清,就是他读一个字,他读比如五个字,你听到了最后你听到耳朵里面只剩下三个字了,他把有些字会卷到另外的字里面浑沦带过,这个也是不可以的。这样子读书他可能一下子他能够背下来,但是过不了多久他有的地方他就印象不清了,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整段整段地忘记。

陈老师:对。

班主任:尽管他读够了一百遍、背够了一百遍,他也仍然会忘记,这个就是因为他在读的时候他浑沦带过,这就说明他心神已经不专一了。

陈老师:这些经验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都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去体会,绝对不能马虎。老师这马虎一分,学生那就马虎五分,你马虎五分,那他那儿就已经不像话了,全在教的这个人。你们不要小看什么捏个书角、什么摸个衣服角,什么东张西望、晃晃悠悠,不可以!让他从小就养成背书有背书的样子。说实在话你家里出来个圣贤就了不得了,你不要觉得太严,如果我们放松了这个尺度、不严,你的孩子那就没法看了,「取法于上」,你的要求非常高,「仅得为中」,「取法于中 故为其下」,你要没有什么标准,那这孩子真的没样。

班主任:另外就是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他有一个什么心理呢?贪快或者是着急,所以你让他读一百遍、背一百遍的时候,他也给你读一百遍,但这一百遍是那种语速特别快、吐字吐不清,是赶着的那种心把这一百遍读下来了或背下来了,这样意义或者受用他是很浅的,甚至是没有受用的。

陈老师:对。所以读一百遍、背一百遍不要给孩子一种什么印象?凑数,在那好像是赶着要这个结果,那就错了。还有的孩子在那划正字,读了一遍划一个正字,他多划几个,那个都要重重地责罚他,偷奸耍滑,你就不要背书了,不要吃饭了,前边罚跪,要感到羞耻,为人学子的本分你都没有,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不要着急,尤其是那个小学生、小孩子,师父讲让他时间长一点,基础扎得牢。

班主任:还有就是有一些孩子他可能在读一百遍、背一百遍的时候,他有可能读二十遍这段文字就背下来了,这个时候首先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那样的不要贪快,一定让他读够遍数、背够遍数。但是如果说这个孩子他资质比较差,他读一百遍、背一百遍这段文字还没有读下来,也不要往下进行,让他再增加二十遍、再增加五十遍,甚至再增加一百遍,一定让他把这一段文字熟记下来才可以。

陈老师:对。

班主任:所以定期的考察、定期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这个孩子背完这一段书以后,一定要到老师这里来把它从头到尾背一遍,老师要考察他。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注意一点,比如这个孩子他确实能够从头背到尾没有错误,但是你一定要从他的这个里面能够听出来他是不是读够了遍数,这个是可以听出来的。

陈老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班主任:你比方说真正读够遍数他真的烂熟了,那么他真的是一泻而下,就是一泻千里,他从头到尾没有任何的犹豫,如果遍数稍微不足他会有犹豫。另外他背完这一遍以后老师要抽查,怎么抽查呢?比方说他背完一段,那么在中间你可能会挑几句话,挑几句话你就读一个开头,然后或者是读这一句话你让他接下一句话,任何一句话你把它挑出来,他都能够很流利地马上就接下去,那一般来说大部分情况下他是读够遍数了的,如果遍数不够他是没有办法熟到那个程度的。

班主任:所以我们学生每周要考试,考试其中有一项就是考背书。那第一名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你在背书的时候第一没有卡壳,你就没有说读一半停下来再去想,没有,就是张口就来。第二吐字要清晰,你吐字不清晰或者含糊这都不算第一名,或者说都不算合格,是这样的。

班主任:所以就是说背过了的标准就是一个地方都不能错、不能卡壳、没有任何含糊,同时在抽查上你也是很流利,其余都不算通过,没有通过你就还要重新去读够遍数、背够遍数。

陈老师:所以在背诵的这个功夫上没有什么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没有,他就行还是不行。这叫什么呢?真功夫。我跟原来汇报团有几个很年轻的同学,二十岁,我总跟他们说,我说你们汇报差不多,不要再出去讲了,这些东西录成光盘了就可以了。你干什么呢?你太年轻了,刚二十岁,赶紧背书吧。师父常常讲五十篇古文烂熟于心,会背了,你就能够读古书了;一百篇古文会背了,你就可以会写古文了,【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拿到了,这些圣贤的宝藏你就能得到了。所以读书重要在哪里?师父一句话告诉我们,你能够跟古圣先贤对话了,他们教给你的你都能接受得了了,所以它是枢纽,文言文是枢纽。我总在劝,见到年轻人我总讲要背书。我们传统文化学校的要求高一点的至少三百篇古文。这叫什么呢?真功夫。所以现在传统文化学校,你看那很多孩子琴棋书画,说实在话那都叫才艺,没什么太大用处,要有真功夫。真功夫是什么呢?三百篇古文打底,烂熟于心,你不说倒背如流,正体字默写都没问题,一个字不错,从来不卡壳,能够了解大概意思,十几岁、二十岁你可以给大家讲,你看看这叫真功夫,传统文化靠这个才能复兴,琴棋书画不行,那些东西长浮华。它是什么呢?人上年岁了,六十岁、七十岁回老家然后养老了,琴棋书画。十年寒窗苦的时候不许有这些东西,天天地要修这个真功夫、真本事,持戒、得定、开慧,那是真功夫。所以师父老人家的老师李炳老背古文张口就来,师父说好羡慕,我们没这功夫,李炳老说跪砖头硊出来的。

班主任:所以传统的读书人他有非常可贵的品格,就是从这样的扎扎实实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你比如说非常的安定,然后他非常的踏实,很认真、一丝不苟,这些都是这个人一生中非常非常宝贵的品德。

陈老师:对。受益终身,从读书这学来的,从背书里边修出来的,你说这还了得了!你家长不要妄作主张,不相信老师、怀疑学校,“这不就是孩子生活多枯燥啊”,你枯燥他不枯燥。家长受不了了,你着什么急?孩子都教好了。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一看“不行,不行,我们的孩子得走,我们孩子受不了这个”,完全是外行,我们讲这个话是提醒大家,不是贬低的意思。所以这个【古文辞通义】上也讲,你要是这样学法、错误的学法你永远是个外行,那多可怜,事与愿违。

班主任:老师,那有的家长就问“我们接触传统文化晚,那孩子十六七岁了,或者说二十多岁了,还是按照这种读书的方法来进行,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就是持戒得定的效果吗?”

陈老师:完全可以,它跟年龄没关系。问题在哪里呢?十六七岁送晚了,师父讲三岁以后教就难了,我们听了之后真害怕,十六七岁真的难管太多了,你让他定下来那太难了,跟六七岁的没法比,所以说在这个时候那真的要看家长的信心、老师的信心,实在教不了的那要跟家长提前讲他已经成习惯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教给孩子走这条正道,因为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班主任:读书晚的学生、开始晚的学生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把所有的经典全部都背下来,按照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方法读一百遍、背一百遍。关键不在于说我们能读多少书、背多少书,而在于在这个读背的过程中,你只要按照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方法去做了,他就是在持戒、修定。那么像我今年已经快四十岁了,我也刚刚接触传统文化不久,我也在背书,我就是从【大学】和【中庸】开始背,背得很慢,因为平常的工作很多,我也是按照读一百遍背一百遍这样来背,虽然很吃力,但是自己能够感觉到心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安定下来,所以说它可能不在于背的书多少,而在于你关键是要有这个持戒修定的过程。

陈老师:对。所以要有信心,二十多岁的人还不晚,一定要背,师父说到四十岁就难了,四十岁之前一定要背。你有那么几门功课打底,多好!背书就是一门功课,这是真功夫,否则的话都是浮华的,上去讲讲课给大家。所以现在传统文化的学校的老师、论坛上老师很多,我们都建议大家走这条路,尤其是办那个学堂的,他上台讲课你要看他的真功夫,否则的话误导大众就很麻烦。所以年纪轻轻,那个话我们给它改一下,什么“出名要趁早”给它改了,“背书要趁早”,那是你一生的成就的基础。

班主任:另外就是现在很多传统文化学校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一味地只看学生们背书背了多少、背了多少部书,其不知背书最主要的目的是你让学生他要能够落实、他要能够做到,但在这个落实跟做到的过程中他就需要有一个人给他去讲解,家长也好、老师也好,你要能给他讲解,这个讲解我们有一个体会,讲解你不能胡乱地讲,你要有依据、你要有出处。你比如说像【养正遗规】这本书有朱子读书法,这里面就讲到说这个讲解就是要「字求其训 句索其旨」。

陈老师:这个「训」是训诂的意思,先要懂得它的本义;「旨」就是它有自己的义理,你要把它那个真实的义理,换句话说圣贤用这句话来教你它本来的那个意思,你给它说清楚了。

班主任:所以说我们在给孩子讲【弟子规】的时候,我们就会查【说文解字】、查【故训汇纂】。比如说「父」是什么意思,「母」是什么意思,「呼」是什么意思,这样讲完之后,然后「父母呼」它的义理是什么,或者说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而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你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跟他的生活相关,你不能空空其谈,跟他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话孩子学起来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陈老师: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刚才介绍的,他正走在半道上你给他叫住,现场教他,正吃饭敲一下,他就站起来,知道错了,哪错了?自己想,启发他的悟门,打开。你否则他哪错了上去你告诉他,不好。这种教学法,这个孩子你不说他脑子不会转,这不行。所以我们常常都是“过来,过来,过来。哪里错了?”看着他,甚至还没问他,他自己先想“我哪错了”,养成什么习惯?时时关照、时时反省,他有反思反省的能力,这多好。

班主任:然后让他去想你做错的这件事情违背了你学的经典中的哪一条。

陈老师:所以说他就养成一种什么习惯呢?我读这个是为了我的生活。他自然他就联系起来了。现在读书跟生活为什么联不上?没有人给在其中给他连接,老师和家长没做这个,真的做这个了,你看那个孩子他明理、明白道理,同时你看他所学的,你比如读书,幼儿园的小孩子,你们不要不相信,他使用的工具书连【古代汉语词典】那样的书他都不用,这我教的。要求什么呢?你看很小的孩子【辞海】这些书不要看。拿什么当工具书呢?【故训汇纂】、【说文解字】。你们班主任落实得很好,这个东西并不难,他有问题来问老师,慢慢慢慢他对这个书就有感情,他对这个书用起来就顺手、就方便,你们的孩子五岁吧?

班主任:对,五岁、六岁、七岁。

陈老师:用什么呢?【故训汇纂】。

班主任:他们非常喜欢看这本书,他们用了大概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厚厚的这本字典,我们那边给学生们准备了有十本左右,已经都翻得书角都已经起卷了,就说明这些孩子们他每天他有大量的时间他放在看这个字典上,他对它非常有兴趣。

陈老师:那些书是武汉大学古汉语研究所好像是,几十位老教授、专家花了十七年的时间编成的这么一部工具书字典【故训汇纂】。我们隆重地向天下学子、老师、家长推荐,这个书太好了,这个书一定要读。你们想象不到五岁、六岁、七岁的孩子,你说这个书是给什么人看?给专家学者、非常专业的人学的、看的。五岁、六岁、七岁传统文化幼儿园的孩子用这个书,为什么呢?他看得懂,他有感觉他才用,不敢说全看得懂,反正他在用。你说这些孩子们他将来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了不起。为什么呢?他五岁就用【故训汇纂】在查书、在查资料,那还了得了!靠什么呢?戒定慧。教得对,用古法教。你们有这个体会吧?

班主任:对。

陈老师:孩子们拿着【故训汇纂】来找你们问什么?

班主任:因为一个字里面它有很多的训示的词条,关于这个字在不同的经典里面它都有训示哪些意思,孩子们有时候他不大明白,说那么这个字在我要查的这句话里面它到底应该训哪一种意思呢?他有时候会过来问,但是在问之前,他要先告诉我每一个字的第一条它都有【说文解字】里的本义,他要先来跟我讲这个字的本义,那他需要会看文言文。

陈老师:对。

班主任:然后他讲得对了,我才让他讲下面,你说这句话里面这个字应该训什么意思呢?他说“我觉得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请问老师对不对”,所以他不是说单纯地拿上来问“老师,这个字我翻到这一页了”。

陈老师:那不是。

班主任:“你来告诉我,它到底是这一百个意思里的哪一个?”这样子是不行的。小孩子他读古书、学习古汉字,时间久了他就对中国的这个传统的文字、对传统的语言就产生了兴趣,他就喜欢读文言文,他也愿意去用它,所以我们这里给孩子开了一堂课叫【给爸爸妈妈写信】。我们就要求孩子用文言文来写,所以稍微大一点的七八岁的孩子现在都可以用文言文来写信。我这里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给他的爸爸写的一封信,他信是这样写的“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 父亲 儿盗习已去”,说我的偷盗的这个习气已经去掉了,“因前见一可心之物”因为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我喜欢的东西,“即执而视”我就拿起来看,“师遇”老师碰到了,“遽然斥曰”老师一下子就变色呵斥我,说:“非尔之物 避让三尺 勿视”,说不是你的东西你就要退避三尺、离它远点,别去看它,“以避嫌也”,以避免嫌疑。“更熟视之 不免攫取之念”,你还要去仔细地看它、拿起来好好地看,那你就难免生起占有它、偷盗它的念头了,“而盗名千古”这一下你做了小偷,这小偷的名声可会传很久。“辱甚大矣”,那对家族、对父母的辱没就太大了。“儿闻之悚然”,说我听了老师说的这番话吓坏了,“叹曰”就感叹说,“为盗易也”原来做小偷这么容易,“幸遇师训”,还好碰见老师训斥我,“实喜惧交集”我真的是又高兴又害怕,“惧则险酿大过”,若害怕是怕我刚才差点我就犯了大错误了。“悔之不及”,那后悔都来不及。“喜则幸遇师呵斥”,高兴的是我还好碰到老师呵斥我、阻止我。“而后永离盗名也”,以后我就永远不会再有小偷的名声了。这是一个孩子写的一封信。

陈老师:像这样的信我们大人都写不出来。这是谁说的呢?师父老人家专门给我们找了几套书,民国【小学作文读本】,这书已经正规出版了,出版社。我们读起来那很多的大人读都读不下去。为什么?看不懂。仅仅才一百年,师父说小学生的作文,有名、有姓、有学校,一百年后大人都写不出来。说明什么呢?一代比一代的水平低。自从这个白话文推广之后,古文就都废掉了,好像看着挺方便,朗朗上口,说得很好,文言文断掉了,所有的这些古书、圣贤的经典没有人再看得懂了。尤其是把正体字,现在大众叫繁体字,实际上叫正体字,统统把它改了,改成简体字,那古书打开都不认得了,这种事情在六十年代发生到现在五十年了,换句话说,五十年将近两代人正体字不会写、古文不会读、古文不会写。那怎么样呢?中华民族的命脉断掉了。我们所说的话跟经教义理没有关系,换句话说过去我们常常讲这个人水平真高,现在我们是没水平,不是低是没水平,说的话都是你去看胡说八道的居多、胡思乱想的居多,所以它怎么能不乱!中华文明,师父讲就靠文言文来传承,把文和言分开。文是可以读的、可以写的古文;言是什么呢?日常的这些言语。普通我们民间所说的这个估计三十年、一百年就会有一变,一两百年之前说的话百年之后就听不懂了。为什么呢?它言语会变化。但是两三千年前的这个古文,现在打开能看,你就跟古人对话是一样的。为什么呢?文言那个没有变、古文它没有变,用词造句,两千、三千、几千年前那个文法没有改变,这个东西如果没有人继承都学英文去了,把它都淘汰掉了,那真的叫文明的载体就断了。所谓精神也好、圣贤教育也好,它就靠这个文言文来传承下来。所以现在你们这个小学生、小孩子,十岁孩子写的这话,你看看短短的这么几行字,第一个,大人写不出来;第二,大人看不懂;第三,你去问那个老教授、专家,他说不出这个话来。为什么呢?这个义理他说不出来。断就断在这,不光是语言文字,经教的义理他不懂,看到之后把它打倒。多少年了?一百多年。所以我们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什么呢?「文以载道」。所写的信、所写的文章里边没有道不能称作是好的文章,都不及格,那根本就不入流的。每一个学生所写的信也好、提笔写的东西内容也好一定要有道,这个道是圣贤传下来的,叫道统。靠什么呢?靠文言文、靠读书。这样的话这个民族的命脉才得以保持、保存。所以这叫什么呢?真功夫、硬功夫。我们要懂让孩子们学文言文,用古文来写信、平时来交流,最重要的目的就在这,他有亲切感。十岁就写这样的信,你说他到八十岁得是什么身份的人?学七十年那还了得了!现在大家都说没大师了,原因何在?文言文不学了,能有大师吗?白话文学了一百年,一个大师都没有了。所谓原来的那些大师你们仔细去看,全是上私塾过来的。这个大师、那个大师所谓的那些就算是“五四旗手”,那些白话文的所谓的大师,他还不是学私塾过来的吗?鲁迅也是。如果真的是学白话文过来的,没有大师。所以“五四”的那些要打倒传统文化的那些所谓大家们他们错了,后悔了,犯了极大的错误。你去问他,他们都是学古文、上私塾过来的,那个文章真好。为什么呢?他有这个底子,有古文的底子。要真的是就是学简化字过来的,我们这一代就是,你放眼望,他怎么会有大师呢?所以说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去骂古人、打倒古人,我们今天看到了,这个结果就是什么呢?连一般的大家都没有,没了,断灭了。看到这些文章我们感到无比地欣慰。师父老人家曾经讲“希望你们能够努力,让我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弘遍全世界的那一天”,这是老人家的愿望。这我们就看出来十岁的孩子跟一百年前民国的小学生作文已经有点接近了,有那个意思了,这民族的香火就接上了。传承命脉、薪火相传,不能喊口号,必须要落实在读圣贤书、读文言文、背古文、写古文上,这非常具体,否则的话空喊口号误国、误自己,把孩子耽误了,一定要有真功夫。

班主任:时间久了,这些孩子他对文言文他确实就产生了感情,也产生了兴趣,他平常写一些小短文里面他有时候会用一些文言文的句子。

陈老师:从小鼓励你们的学生用文言文给家长写信,我给你们安排那个功课叫【灯下忆双亲】。想父母的恩德,想念,平时见不到,用文言写。师父老人家今天讲经我们听到,师父说“我已经八十八岁了,老了。我就盼望有人能够办专门教文言文的学校,因为文言文是整个中华民族儒释道一切古圣先贤教导的最关键”。你说这个文言文多重要!所以我们也呼吁天下有识之士要学文言文、办文言文的学校

。我们这个网络也给大家帮忙,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我们会专门将来教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带动这种风气,我们不敢说当老师,我们跟大家做同学,咱们一起来学。你像【古文辞通义】,关于小学方面的书,大家看我们的书单就有两三百种之多,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三个国家的大学、汉学院都需要这一万多套书,都在跟我们要。所以说文言文是一个孩子能够成圣成贤的最根本。通过什么呢?读书、背书。我们大家要帮师父,我们要帮我们的领导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文明传承的这个理想。

班主任:很多家长给我们来信,确实是在书本方面家长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教给孩子也没有方法,所以希望我们能够推荐一些书。在这里面我们推荐一本书是程畏斋老先生写的,叫做【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法】,这本书很好,这本书里面首先它有详细的介绍孩子在读书读一百遍、背一百遍是怎么样来的;另外第二这本书里有介绍怎么给孩子讲解,有介绍怎么写字、有介绍怎么写作文,都很详细,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可以看看这本书。另外还有就是在【养正遗规】里面也有一篇是讲朱子读书法,这本书也很好。这本书里面会告诉大家读书的顺序,你比如说它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会教给大家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他的心态是怎么样的,还有讲他要虚心、他要精思,他不能说你读圣贤的书你用怀疑的心去读,你肯定读不出来,所以你要虚心、存恭敬心,在这里面都有讲。包括这里面有讲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要「居敬持志」,就是你要安住在当下,你不能读这一件事情你想到那一件事情,这里面都有详细的讲解。还有关于张伯行老先生的【小学集解】,这本书也很好。

陈老师:好书。

班主任: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可以按照这些古书来教育孩子,这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陈老师:你们所推荐的这都是好书,都是古书。我再跟大家讲,在我们那个一万多本书的书单里边,在网站上有这个目录大家可以看,关于小学类的那几百种有很多都是历朝历代不光是私塾,各省市的、全国大的书院这些大家们所依靠的版本,所以这些东西传承了真是千万年,现在传到我们手里,我们要识货,我们要知道古人就是依靠这些教学的参考书、这些方法培养出一代一代的圣贤来。所以读书也好、教学也好一定要依照古著,要看古人是怎么治学的,所以我们有治学类的书。他们再高一层就是学术,他们开始来研习经典,讲学也好、著书也好,这些学术、这些流派大概的情况、脉络我们要了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敢给大众推荐这些书。它真好!【陈文恭公五种遗规】是谁让我们看的?师父。我们说圣贤从哪里来?师父说【陈文恭公五种遗规】头一部【养正遗规】就教这个,所以【陈文恭公五种遗规】很重要,这是师父给我们的开示。你敢不遵守吗?佛菩萨教导。

班主任:另外我们还给传统文化的老师推荐一本书,叫做【家塾教学法】,这本书很好,里面对教育学生他们读书也好、各个方面也好都有详细的介绍。

陈老师:在清末,张之洞老先生有一部很著名的著作【书目答问】,可以说读书人没有不知道这个的,那是求学的阶梯,告诉给学子们读哪些书能够登堂入室成为圣贤。那么还有一部叫【輶轩语】,也是老先生的著作,他虽然贵为省长,巡抚,但是他在学问上非常高,这两部书很值得读,距离现在一百多年了。怎么办呢?我们也给大家列了个书单,这个书单里边有很多参考书可以读。但是我们一定要告诉给大家,这些书单很多都是现代学者作的、近代学者作的,它里边批判传统文化、怀疑古圣先贤,肆意地给它修改,这些都不足取,不要去学。那你说为什么还要推荐?它没书了,没有好书给大家推荐了,一百多年来写的书都是骂古人的,不骂的少,纯学术的很少骂,但是批评的太多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又想给大家找参考书,又怕大家受这个污染,所以在这特别声明,千万不要受了里边的误导和歪曲。你们说得很对,朱子读书法、【陈文恭公五种遗规】都在讲怀疑心不能成就。

班主任:另外就是因为有的时候孩子比较小,除了这些书我们会推荐给孩子多讲一些或多读一些,比如说【古八德故事】,这里面有讲孝、悌、忠、信,讲这些,还有比如说【感应篇彙编白话注解】,这里面讲教孩子因果的,比如说女孩子有【列女传】像这样的书,还有【忠义录】,这是男孩子看的,这些书都是很好的书。

陈老师:对。【忠义录】男女都要看,以身殉国,为国家尽忠。

班主任:【故训汇纂】它好在哪里呢?它首先秉承的是「述而不作」的这种精神,因为它这里面所有的,首先它这个字的本义是源自于许慎老先生的【说文解字】,那么这个字其它的引申义可能会有一百种或者几百种的解释,它每一种解释它都出自于一部经典中的一句话,它不是某个人自己想出来的意思,所以说它都是有依据的,而且通过学这个【说文解字】它里面的内容引用的例证、例句都是文言文,所以说小孩子来学确实是他会对文言文有所了解、有感情。

陈老师:换句话说,原汁原味、原点,言必有据,说出来的话它有根有据,它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且没有任何的篡改、修改,一点没有,这就好。

班主任:每个义理都有出处,而且都是正体字。

陈老师:对,这就太难得。简体字的书很麻烦很麻烦,它那个字本来的意思你都看不懂了,你都看不到了。

班主任:而且最关键有一点是什么呢?我们不建议大家看现代的这些字典,因为现代的很多字典它里面的解释是错误的,这是最可怕的。

陈老师:对,完全错误了。它以批判的、怀疑的、辩证的都是现代人的想法来看古文、来看古人,越看越看不懂。所以那些孩子本来还有点信心,这一批判、一怀疑坏了,所以读书要会读、要会治学。我们这个网站专门有一个大栏目,那里边下边有很多小的课程、小栏目,叫什么呢?【承治学正脉】。自古以来传下来怎么治学?我们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做介绍。我们这一次主要是探讨读书的目的。读书其实只是一点,那包括的太多了,包括写字,时间的关系,以后我们再给大家慢慢录这个节目【怎么写字】。这些东西总归不离一句话,就是什么呢?所有学习的理论、方法、事例、结果都指向原心,原心就是自性,自性本定、自性本自清净。所以说我们读书也好、写字也好、所有生活的一切,一定要注意都是为了修这个清净心,持戒得定的目的是为了开自性本有的智慧。所有的学法总原则大家可以去勘查、勘验,如果说让这个学生越来越乱、越来越烦躁、名利心长养了,那个方法一定出问题了。你说我用的是古法,肯定有问题,我们需要慢慢地反省。所以我们今天介绍到此地,无论是理论、方法,包括发愿、志向讲得很清楚。希望大家多看,这一堂课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