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内景(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清寺内景(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清寺内景(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清寺内景(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走进国清寺 中国佛教开宗立派的地方
刚进入浙江省天台县的地界,就是白鹤镇,刚下过雨,迎面而来的是碧色如洗的山麓和山腰间袅娜的白色雾气,天台毓秀的灵气已经沁入心脾。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当年李白的感受,至此已能领略一二。
世人熟知普陀山,然而不是佛教中人恐怕很少识得天台山。而在清朝时期在华传教45年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眼中,天台山的地位甚至高于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与麦加、耶路撒冷等宗教圣地齐名的东方宗教中心。这里是中国佛教创立的第一个宗派 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的所在地。
车行至距天台县城3公里处的天台山南麓,如入桃花源,周围景致更为窈然幽深,忽见群山环抱中一片错落有致的土黄建筑,便是国清寺。
寺与国 兴废、盛衰休戚相连
来到天台,讲到天台山、国清寺,所有人的讲述都与一个名字紧紧相连,就是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者大师,法号智顗(538年-597年)。智者大师生前自绘的一张图纸造就了今天国清寺的格局。
公元598年,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隋炀帝,承智者大师的遗愿,开建天台国清寺。寺名取义 寺若成、国则清 ,蕴含的不仅是一个美好愿望,更是智者大师将寺院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智慧。
智者大师的思想遗产之一就是他的政治智慧。 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王雷泉说。在许多专家眼中,智者大师是中国哲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哲学家,他用佛教哲理去教化士族显贵,这种政治智慧降服的,包括七请其讲经说法的南朝陈后主,以及其 弟子 、后来成为隋朝最高统治者的隋炀帝。当时的杨广还是才智过人、礼贤下士的有志青年。国清寺与皇家的联系也正缘于此。
国清寺不负其名,据说公元601年寺落成后,隋朝迎来了开皇盛世。如今见到的国清寺已经是 清朝版 。经历了朝代更迭的国清寺,在康熙初年已经年久失修,在康乾盛世三位帝王的接力重建中,国清寺恢复了寺观。
然而,上世纪60年代末 文革 的动荡时期,国清寺再次被毁。所幸的是,1973年,周恩来下令敦促在1975年前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30万元,同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寺。
这一段 文革 期间修复的历史,由国清寺法师向记者娓娓道来。让人尤为感慨的是,国清寺不仅是中国天台宗的祖庭,1000多年前,天台宗先后传入日本、韩国,因此国清寺也成为日本、韩国天台宗祖庭,被日韩僧众顶礼膜拜。这样深厚的历史渊源对于当时加强中日民间交流、促进两国建交起到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1975年10月,日本天台宗访华团来到国清寺朝拜。国清寺也由此成为了 文革 期间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
国安则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房产、文物全部归还寺院,1984年还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就是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国清寺恢复了青春。
国盛则寺兴。如今的国清寺,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青春。日韩之外,天台宗已经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
寺与理 精绝之中蕴藏和谐
在访问国清寺住持可明长老之前,记者跟随着允源法师,在濛濛细雨中领略了一个完整的国清寺。此前,只在纸页中窥见天台宗教理的吉光片羽。但在这里,一泓溪水、一片屋瓦、一尊塑像,都有奇特之处,都仿佛在诉说智者大师的思想和后人对他的缅怀。
还未入山门,就可看到自东和自北而来的两支山涧,一清一黄在山门前交汇激荡,盛夏多雨之际会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据说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为研究历法,千里迢迢至此,向精通算法的国清寺达真法师求教,真诚感动天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涧边因此立碑 一行到此水西流 ,来纪念这段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过桥抬头又有一奇,并不见寺院山门敞开,行至右侧,才看见别具一格东开的寺门,颇有 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 寺院园林的含蓄之味。这种有违一般山门南开的格局,有很多风水上的解说。但据允源法师解释,当年智者大师是自东而来,至天台讲经说法,并且东向正是如今智者大师肉身塔的方位,寺门东开,表达了深厚的缅怀和崇敬。
沿着寺院的中轴线再往里行,穿过弥勒殿,来到天王殿。国清寺的天王殿有一个更为诗意的名字 雨花殿,传说国清寺建成后,章安灌顶大师登台讲述《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神灵,天降花雨,故而得名。
四字竖排的大雄宝殿牌匾, 文革 后枯木逢春的千年隋梅 天台山清净奇美的山川形势,精绝之中又有着和谐幽静的气场。我感受着这种气场,聆听智者大师在这样超凡的气场中创造的中国第一个真正的佛教宗派 天台宗的故事。 一念三千 、 性具实相 、 三谛圆融 ,天台宗的核心教理也如这里的自然与建筑一般,既精辟又充满丰富的和谐之义,圆融了当时佛教学派的不同思想。不仅如此,天台宗还和谐统一了佛教的教理与修行,形成了教观并重、知行合一的严密的佛教体系,一举改变了佛教传入中国几百年来理论与实践混乱分裂的局面。
记者继续在寺中穿行,玉佛阁、三圣殿、妙法堂 来到伽蓝殿前,国清寺还赠我一奇:这里供奉的是天台宗佛法护法神王子晋,然而他却是一身道士装束。原来智者大师调和了佛、道矛盾,将道教神仙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允源法师告诉我,智者大师在义理和修行上破除了儒释道三家的隔阂,让人们看到,不同流派和信仰之间的鸿沟是可以超越的,这也正是天台宗一大创举,儒释道这三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日后融合发展的基础就此奠定。
远眺寺对面的隋塔,历经千年、古朴安详。行走、聆听、观看、触摸,天台宗圆融和谐的思想,润物育人细无声。
寺与人 传统现代相互辉映
幽居群山之中,国清寺严格而从容地恪守传统。
凌晨3时半,国清寺开始敲板集众,4时到6时是早课,僧人们用过早饭,诵经、打坐、念佛至10时半,下午的修行从13时到16时半。晚课从17时到19时40分。日复一日,这种生活和修行的方式延续了1400多年。
而且国清寺的师父们如今仍然保持着 出坡 的传统,在寺庙周围的田地耕种、挖笋。 以前有国清寺生产大队,天台人还没学会种双季稻的时候,我们出家人就已经会了。 可明长老不无自豪地表示,困难时期,寺庙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供给国家。
同时,我们所能看到的环抱国清寺的郁郁山林,每一片都有僧人在不辞劳苦地管理种植。日耕夜禅、林丰粮茂,好一幅世外桃源的图景。
允观法师告诉记者,前阵子暴雨冲坏了寺院的一片瓦,至今仍未修复,因为这种瓦的材料和烧制方式传承古法,几近失传。遍寻数月,终于在江苏某地找到一处作坊能够提供。
寺与人,对传统恭敬地沿袭,令人动容。
然而,毕竟时代在变迁,国清寺焕发了新颜。用可明长老的话来说,寺院现在是 外土内洋 。虽然修行仍沿袭传统,但是寺院内该有的现代设施一样不少。如今冬有暖气、夏有凉风,餐餐食鲜,心安则道灵,出家人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妥善安置,能更安心地用功办道了。
寺院的现代还表现在对外开放上。现代的寺院已经不完全是出家人的清修之地,在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下,国清寺广开法门,敞开胸怀接纳各地香客和游人,也热情接待海外信徒。 海外很多人对我们国家的宗教政策有很多误解,但看到我们寺院有这么多人能够自由地前来朝拜,出家人生活安定,他们的误解都会打开。 可明长老说,寺院是宣传国家宗教政策的一个窗口。
如今,自发护持寺院的信众越来越多。可明长老说,寺院困难的时候,伸手向国家政府要钱都能得到满足。而现在除了用于寺院维护,寺院多余的资金都会用于助学、修路、造桥等慈善事业。同时,寺院旅游也带动了天台县经济的发展。 佛教不是自私的,佛法要回报国家和社会。 可明长老说,这才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
现代僧人与前辈一样,传承着智者大师的法脉。只不过他们的传承,如今增添了现代讲学的方式。天台山佛学院内,教室、宿舍窗明几净。天台山佛学院的副教务长观初法师向记者展示,最用功学生的课桌上,除了天台三大部外,还有一本厚厚的被翻烂的《古代汉语词典》和一册册字迹工整的听课笔记。除佛教知识和古代汉语之外,学生们还要学习书法、电脑等课程。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国清寺如玉,在传统中涤荡得更为明澈,同时也紧随着时代的发展,映照着社会的变迁。住持长老说,向善守法、关爱亲人、团结他人,这些朴素而亘古未变的佛法内涵正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铺路石。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