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络搭建清凉世界
济群法师是“微博红人”,在新浪微博上,他的粉丝数已超过34万人,追随者众。 济群法师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最近一个月,他给中欧商学院学员上课,谈“发心与修行”;在香港中文大学开讲座,讲“生命的自觉与自由”;也与心理学界对话,讲佛教与心理学的关系;更与闽南佛学院的毕业生谈修学。 济群法师是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也是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他衲履遍布海内外,出版并发表各类著述百余万字。济群法师承继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是生活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 不久前,济群法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讲到,当今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佛经上说当今是末法时代,从修行角度来说,现代人修行较古人艰难许多,人们在物欲陷阱中,远比古人陷得更深、更难自拔。因此,佛教更需要担当。而佛教在担当和发展中也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现象的折射,佛教界弘扬怎样的佛法,都和众生的共业有关。
香港商报记者韦正风
宗教的道德教育解决根本
济群法师说,根据其长期的研究,佛法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之道,对社会的改善有著积极意义。 他说,佛教是人本的,而不像其他的宗教那样是神本的。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就是立足于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在今天,佛教在我们现实人生中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其实,只要三宝(佛、法、僧)还住世,只要寺院还存在,即使不能为社会做点具体的工作,但至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提供一个精神的休憩之所。我们每天在外面忙忙碌碌,有机会到寺院来静一静,反省一下,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的贫富现象越来越悬殊,如何使社会财富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使用?如何使那些有钱人像菩萨一样慈悲众生呢?如果我们透过政府的力量来行使这样的职责,目前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宗教团体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僧尼是独身,没有家庭拖累,不必为自己的生计和名利奔忙,可以更投入地做慈善事业。 他特别指出,台湾的证严法师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慈济在台湾有400多万会员,无论是赈灾扶贫,还是发展医疗事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说,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有著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济群法师看来,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石。一方面,宗教使人有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宗教强调因果观念,如果没有这两者作为行为的约束,人们就会抱著侥幸的心理去犯罪,使社会失去基本的制约。宗教的道德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却是防患于未然,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有关现代人心灵健康的问题、环保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在佛法中都有非常好的、智慧的指导方式。
信佛的功利色彩要善加引导
对于现今社会信佛的功利色彩,济群法师指出,对于不正确的发心,不能粗暴地否定,而要本著慈悲心、怜悯心和包容心理解,耐心加以引导。 济群法师说,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自然会有很多人把生意场上的一套带到寺院,带到佛菩萨面前。或是带著投资心态供养三宝,希望得到更大回报;或是自己不想努力,事事都想依赖菩萨;甚至自己想干坏事,也要去求菩萨保祐。“看到这些,我觉得菩萨实在不好当呵!”他对记者说。 不过,济群法师说,从人之常情来说,这种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先以一些善巧方便摄受他们,然后逐步提高他们对佛法的认识,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至于引导方式,主要是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机,以每个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在济群法师的微博上,有这样一条微博,“慈悲,是要消除内心的隔阂、冷漠、对立,广泛的接纳一切,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使之离苦得乐。”济群法师提倡用慈悲广纳一切。
微博弘法追随者超过34万
而对于弘法,济群法师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在现今高科技时代,在科技和佛教信仰上,济群法师并没有将二者对立,他说,佛教所解决的,是人生的究竟问题;科学所关注的,是世界的外在现象。随著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有了可以观察星空、测量大海的仪器,有了可以观测脑电波、心电图的技术,但科学不能告诉人们,活著的意义,不能为人们解脱烦恼的方法。科学是建立在人类现有经验之上,其认识还处于变化中,永远是有限的。科学总是越新越好,总是能够不断超越才好。而佛法却为我们揭示了有情生命的真相,提供了如何解脱人生烦恼的方法,无论在何时、何处,都是适用的。 作为一个人间佛教践行者,济群法师说,佛法在现代的弘扬,当然需要有契合现代人的表现方式。弘扬佛教也可以藉助现代科技让佛法更好地弘扬,比如现在的网络。济群法师说,网络弘法相对传统的弘法模式,“只是采取的媒体不同,但面对的众生和问题还是一样的。”今天,网络让人们看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法宝,也可以听到不同法师、不同宗派乃至不同语系佛教的开示,这种便利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济群法师坚持写博客和微博,他的微博粉丝有34万之多。对于微博弘法,济群法师告诉记者他写微博出于两点,一是从佛法的角度帮助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并从佛法的角度提出一个解决方法;再则用简明的语言,扫除大家对佛教的误解,帮助人们如何正确地了解佛法。济群法师说,“微博是弘扬佛法的重要方式,简便、有效,微博传播比较快速,影响也很大。” 9月7日早上6点50分,济群法师在微博上写道“六度,是菩萨修行的六个项目。布施对治贪心,忍辱对治嗔心,智慧解除愚痴。持戒、精进、禅定,是息灭贪嗔痴的共同辅助修行。菩萨修习六度,在利他中走出迷惑的泥潭,带领无量无边的众生走向觉醒。”这条微博在9月8日早上已经转发556次,还在粉丝网友间不停地转发。 用佛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在济群法师看来,心理学与佛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在问题解决上,两者的差异就像一棵树,心理学更多关注树叶、树枝和树干,而佛法更关注根,从根本上解决。 “西方心理学18世纪佛洛伊德才提出潜意识之说,以海上冰山的潜在部分比喻潜意识的分量。然而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提出潜意识的存在,并以大海和波浪说明潜意识与意识关系,这些思想在大乘佛教的唯识经论中有著详细的论述。”济群法师在微博上如此写道。 谈起与心理学的渊源,济群法师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他在福建佛学院教授唯识课程,有一天看到一本美国人编的《西方心理学史》,就买了回来,一看,发现在众多学科中,佛学与心理学是最接近的,关注点也有蛮多相通之处。再次结缘是在四五年前,参加海峡两岸心理辅导论坛,做了一个讲座,后来还整理成书,“那时起,开始真正思考如何用佛法来解决心理问题,算是正式的开始吧。长期弘法过程中,虽然没有明确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但佛法本身就是心性之学,所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济群法师说,心理学根据现象了解人、疏导人,更多关注异常,“正常的”贪嗔痴在心理学范畴里仍属于健康的,而佛法则会从根本上解决贪嗔痴,认为贪嗔痴是人生的“三毒”;佛法不仅解决异常,还要解决每个生命从无始以来形成的苦和过。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是不究竟的、治标不治本。比如,佛法强调正见、止观、空性智慧、觉悟的潜质。强调系统的修行、开发自救自解脱的能力。“我所了解的心理学,大多在做异常的疏导,认知的调整也大多只纠正偏激的认识、不是建立在实相(注:真实、永恒的相貌)的认识上,即使是催眠也无法真正抵达心灵最深的地方”。 回到现实问题,以前的中国以物质为中心,所以所有问题都是物质问题,“我不开心是因为我没有别人有钱”。
现在很多人富了,但幸福感并没有增加,目标也不见了,高速得甚至有些畸形的社会发展,让很多人不择手段赚钱,结果引发一大堆心理问题。现在整个社会从物质关注转向心理关注,这是必然趋势。“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态问题,幸福感的缺乏、安全感的丧失,所以才引发了那么多伤害性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济群法师说。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