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很有名,他到哪里都会带一幅画,那一幅画就是佛像。他说,这是西方公据,西方公据就是他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凭据。我们就来谈一谈,苏东坡是一个学佛人。老和尚常讲过一句话,他说,以前他们在跟李炳南老师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也常常有这样提,就现代不能学梁启超,以前的古人不能学苏东坡。其实苏东坡,其实坦白说,大家对他都是耳熟能详,尤其苏东坡跟佛印禅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他也是在历史上真的是留下千古的好名,他其实是和尚再来的。印光大师说,他过去生是什么?五祖戒禅师,他不是禅宗那个五祖弘忍大师,不是。有一个禅宗的佛寺叫五祖戒禅寺,叫五祖寺,五祖戒禅师是苏东坡的前身,他过去生是禅师再来的。
印光大师对苏东坡有特别的论述,我们就来谈一谈。我们先从,因为苏东坡也是宋朝人,那谈论苏东坡,两个人,一个是莲池大师,一个是印光大师,两个都是祖师。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八祖,第八代的祖师,印光大师是十三代的祖师,可见这两个祖师都很重视苏东坡先生。刚好宋朝那时候,有一位大学问家叫杨杰。杨杰这个人要特别介绍一下,他「字次公,号无为子」。他本来是修禅宗的,他「参天衣怀禅师大悟」,他是有悟的喔,杨杰是有大悟喔。后来,「后丁母忧」,后来他的母亲往生了。杨杰就「阅大藏」,就读藏经。他才发现净土法门的殊胜,他本来是修禅的。后来他发现净土法门的殊胜以后,就他做一个表法,自己好好用功,后来他净土得到成就。坦白说啦,现在,不要说是现在啦,就唐朝以后,禅宗要开悟的其实也不多。都是怎么样?都是禅净双修。
杨杰他在临终的时候,人家请他说一口偈语,请他说一个偈语。因为一般修行很好的人往生,人家都会请他留下偈语。像东北的修无师往生的时候,人家也请他说偈语。他本来说要去,谛闲老法师要传戒,他本来说要去护戒,结果后来在那个戒会的时候,他就往生了。老和尚有说,这个修无禅师修得很好。他后来往生前的时候,他讲一首偈,「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所以杨杰临终说偈,他说,「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这个讲得也具有很大的禅意,我就简单的就我个人的领悟,小小的一个领悟来分享给各位。
「生亦无可恋」,他已经完全通身放下了,他完全放下我执,身见他已经放下了,他不留恋,他也不贪生怕死,他已经明白自性本无生死。他练到功夫成片了,以他这个境界来讲,最少也是事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因为他大悟了,那应该是理一心不乱了。所以他说「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没有什么不能够放下来。「太虚空中」,我们这个心叫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形容我们这一念心,小而无内,大而无外,这叫「太虚空中」。「之乎者也」,我们读很多这些儒家的书,这些儒家的书我们都读遍了,「之乎者也」。读了这么多的经典,「将错就错,西方极乐」,为什么「将错就错」呢?因为在佛法禅宗里面讲,一法不立就是,禅宗因为他们禅宗的修行,要无所依止。所以他们也不依靠经典,直下会取。所以这个叫,禅宗里面讲它是,就是禅宗里面像赵州禅师说的念佛一句,漱口三日,就念一句阿弥陀佛都还要嘴巴再漱口三日。禅宗它是会什么样?它一法不立的,它没有任何依止的,但是这样不容易开悟。
杨杰他已经从修禅转到修净土来,他依止阿弥陀佛。禅宗来讲说,连个依止都不能有依止,你有一个依止,那你还有一个我在念佛。禅宗教你说,念佛人是谁啊?问题你参不出来。禅宗教你说,狗子也有佛性,你去参好了。欸,狗到底有没有佛性呢?你去参。狗有没有佛性?狗要是有佛性,诶,牠怎么会吃大便呢?对不对?狗要是没有佛性,打牠为什么哀哀叫呢?牠跑给你追呢?肚子饿了还跟你要东西吃呢?到底狗有没有佛性?有佛性?或是没有佛性?禅宗都喜欢这样,这文字游戏,有一点文字在猜谜一样。狗子有没有佛性?叫你去猜,叫你去参啦,不是猜,那还不是用猜的,叫你去参啦。不然再来就说,念佛人是谁?念佛人是谁?叫你去参啦,直下会取。这禅宗里面常讲,这种如入无缝塔,就是连个缝都没有那个塔里面是无缝塔。这要不是上根利智,参到后来都是,坦白讲,没有办法明心见性。
所以他这个地方讲说,「将错就错」什么意思?他还有一个依止,他依靠什么?他靠阿弥陀佛,他要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将错就错」,好,我就往生西方极乐,这个是杨杰最后领悟的境界。他的意思是怎么样?我念这句阿弥陀佛念到后来,我就念到黄念祖老居士说的,「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我有个依止,我到最后,我巧入无生,暗合道妙。杨公大悟以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念佛法门。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将谓生死于真性中」,就是说,你见到、悟到真性的时候,悟到这一念心的时候,生死就像空中花一样。空中的花是你眼花撩乱了,好像你眼花撩乱,眼睛揉一揉,揉一揉以后,好像空中飘了很多花下来,这《楞严经》讲的道理,「犹如空花」。
「以未证真性」,因为当时杨杰并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六祖大师这一种境界的。所以他「未证真性」就是,「未证真性」的意思就是说,他还没有证入一真法界,没有分证法身,他「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所以他还是会「将错就错」,因为他也没有完全把握,因为他没有分证法身,没有破根本无明,所以他才说,「将错就错」。「若彻证真性,则不用求生西方」,为什么?因为当下就是一真法界,那为什么我们契不进去呢?因为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来,根本无明未破,契不进去。所以才说,「若彻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因为你法执未破。如果究竟来说,「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所以说,「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这印祖实在是,印祖是一个明心见性的人。印祖一看这个公案,印祖开示就是这么清楚。所以印祖就引用莲池大师《往生集》里面对于杨杰的赞叹,就「于杨公传后,赞曰」,赞叹,莲池大师赞叹杨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咸就此一错也。」这意思白话是这样,白话的意思是这样。莲池大师了解要明心见性非常地困难,所以莲池大师说,莲池大师也是从禅宗转为净土,示现为净土宗的祖师。所以莲池大师说,我还是愿意天下这些很聪明的人,你们都学杨杰「将错就错」,不要自以为聪明。他说,如果你能够这样学杨杰,才是真正的大聪明。
能听到这句话,我们就很兴奋而且很欣慰。所以老和尚讲得没有错,现在老师不好找,找谁?找祖师当你的老师,你就不会被聪明所误了,我们说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印光大师就怎么说呢?他说,那再讲到苏东坡,「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虽然他前世是五祖戒禅师,也常常带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一轴以自随」,就跟着他走,表示说,念念都不离阿弥陀佛。问题是你没有证到阿弥陀佛的境界,未彻证真性,至少你要怎么样?我们净土来讲,你要有功夫成片,烦恼要伏住。然后再进入事一心不乱,那再进入理一心不乱。所以苏东坡常告诉人家说,他身边这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是我往生西方的凭证,用现在的话讲说,入场券。
但是等到他临终的时候,「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径山」是哪里呢?在现在的杭州,因为苏东坡跟杭州有关。径山惟琳长老跟苏东坡很要好,劝苏东坡,「以勿忘西方」,就你不要忘记西方。这是惟琳长老劝苏东坡,你不要忘记西方。苏东坡回答说什么呢?「西方即不无,但此处着不得力耳。」这什么意思呢?这个也是禅宗的用语。西方就是真如本性,我们本有的家乡,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了。简单的说,《华严经》叫一真法界,净土宗叫做一心不乱,禅宗叫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都是同一个意思。那讲经的人,天台宗叫做大开圆解。「西方即不无」,西方就是我们真如本性。西方是真实有,「西方即不无」,就真实有。
「但此处着不得力」,但是我契不进去,我敲不开,门打不开,就是执着放不下来,我执跟法执破不了,根本无明无法破,就是「此处着不得力」。为什么?因为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要见到实相不容易。要把我见破掉、我执破掉,要把我执破掉、法执破掉,再破根本无明才见到实相,那个实相就是西方。「但是此处着不得力」,我就没有办法,功夫还不到,没有办法到理一心不乱,说不定连功夫成片都还没有伏住。
苏东坡的弟子就门人,就他的学生,苏东坡的学生钱世雄就说了,就告诉苏东坡,这个大概在形容苏东坡要往生的临命终的时候的情况。「门人钱世雄曰」,就说了,「此先生平生践履,固宜着力」。他说,先生你不是都带着阿弥陀佛圣像吗?你不是要求生西方吗?「此先生平生」,你这一生就是要到这个目的,你心心念念就想要去,所以你要再加把劲,「固宜着力」,要再努力。苏东坡就说了,「着力即差」。怎么「着力即差」,知道吗?就是说,你还有说,我要修,那个我要修,连那个也不能执着。是没有错,但是这个根基要很高才契得进去,一般人是悟不出来的啦。人家杨杰还很老实说,「将错就错」,他有个依止,但是他进入,后来巧入无生。苏东坡他境界没到那里,但是他还是要说,「着力即差」,结果说完就往生了,就「语绝而逝」。
这印祖说他,不是我们来说,印祖有智慧眼,他有法眼跟慧眼。印祖他有法眼跟慧眼,印祖就有资格论述苏东坡,我们是没有办法的。苏东坡这样的情况,印祖怎么说呢?「此即以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注意焉」。是教你说,你们要注意苏东坡讲这样就是聪明自误,因为他没有证道啦。这是在《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就是印祖在这个法会上的开示,这一段很精彩而且很有意思,在跟你讲禅宗跟净土宗的微妙。我们还是要乖乖学杨杰,听祖师的话,「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八个字记起来。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五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