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常识网

黄念祖居士:念阿弥陀佛不是向外求一个什么东西

发布时间:2024-01-19 15:30:03作者:常识
黄念祖居士:念阿弥陀佛不是向外求一个什么东西

极乐世界以及极乐世的阿弥陀佛,这是属于“自”以外的,佛教称为“他”。跟自己相对的他,“全他即自”,整个的“他”就等于是自己。这个在佛学上的名称叫“自他不二”,前面讲的是心跟佛不二,这里讲的是自己和他不二。所以净土宗也称“他力派、果教门”。这是跟其它法门不同之处。依靠他力,所以带业可以往生。依靠他力,也就是弥陀的愿力,他力又称“他力派果教门”。是从“果实”上下手的,不是叫你从“因”下手的。是从你“吃馒头”上开始的,而不是要你从选种、开荒、耕耘、施肥、间苗……然后就割;割下来之后要打;打了之后要磨;磨了之后蒸馒头,最后才能到口边,这么一步步地来,那就太困难了。但是果教派从“吃馒头”开始,馒头给了你,只要你自己要嚼,(这个没人给你代替)那就能成就。所以果教派又称“果教派他力门”。而“全他即自”。全部的“他”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维摩结经》整个是讲不“二法门”,一切都不二,有二就有对待,有对等就有矛盾。矛盾就是咱们人类世界的事情,处处都在搞斗争,矛盾就要斗争,矛盾是对立面,虽然讲统一面,但统一的很不够,而佛教讲的“不二门”才是最彻底的统一!

“洪名正彰自性”,你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并不是心外求一个什么法,向别人那里求一个什么神保佑。你就好好去念这一句佛号(或念本尊的咒),念佛号“洪名”,也正是彰名了你自己的“本性(自性)”。参禅就是为了明白自己的“自性”、通究“自性”。而你念佛则正是显明“自性”。这就把禅和净也变成不二了。

“净土方显唯心”上一句说的是“名”,这一句说到“净土”,讲净土壮严。要求生净土,这才真是唯心,不是从心外去求法,纯粹是自心。底下也有“论彼依正,显我自心”,假托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以及极乐世界的佛菩萨、极乐世界的国土,来显明自己的本心,不然你本心到底是什么样?所以这样可以帮助你知道自心是如此壮严的!

净土不同于一般的外道,外道声称“要上天,那是一个好地方,到那去就永恒不死了……”其实天界有无始天尊棗玉皇大帝,他主管一切,自己完全是被主管的,并且天界也不是最终。而到极乐世界去,所有一切都是自家,佛也是自心所现,土也是自心所现。

“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咱们现在还是众生,我们在感,佛就在应。我们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如同两个电台之间的呼叫,“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所呼叫的对方,而对方其实就是自己!我们是在自念自听,发报的是我们自己,收报的也还是我们自己,自己听到了,所以呼与应是同时。你听到了,阿弥陀佛也一定听到了。佛的心和咱们的心没有一毫一厘的间隔,所以这就叫“和应”。两者是同时的,是自念自听,自己在念,这是呼,呼和应同时,你念的同时,不就同时也听到吗!所以两者没有前后。“南无阿弥陀佛……”你念的时候,就是你听的时候,这个同时是含有极殊胜的意思的。呼和答应中间不是经过一个过程,呼的时候就是答应的时候,所以因果用“莲花”来表示。莲花不仅仅是出污泥而不染,同时还有更殊胜的意思:莲花的花与果是同时的,不象其它植物,在开花的时候不看见果子,比如桃、梨等植物,花瓣都掉了,然后一个很小的果子才长出来,所以正开花时一般没有果子。而莲花只要一开,小莲蓬就在那,果子也就在那。还有的植物或是有花无果或是有果无花,比如无花果。有花有果的,花多果就多,花有很多花瓣,果子就有很多粒。而莲子是花和果同时的。佛教借用了莲花的这一特点,用“花”代表“因”,“果”就代表修行成就的“果”。你种的因和你得的果是同时的。你种因就是得果,所以你不要再怀疑了:我会不会得到好报?会不会得到好果?

那是绝对的!只要念佛,那个果实就已经出现了。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因果是同时的。呼应同时表达了因果同时。

“十万亿程”说的是事相。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个国土,十万亿个国土可是“去此不远”的,这句是《观经》里的话。十万亿个国土这么远,经中却说“去此不远”。其实这个“去此不远”说的是理,因为极乐世界不在心外!这就是“事理不二”。说他是事,事就是“十万亿国土”以外;说到理“去此不远”。这样一来事理就圆融了。

“心作心是”,这也是《观经》中的话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而这一段话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以你起心动念,如来悉见。如来就在一切众生心想里头、思想里头。他遍一切处,遍到一切众生的心想里头,你心里起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你要为善,要做什么什么,一切功德如来都知道,如来就加被。如果说我想干坏事,我有罪业,那不要紧!佛都原谅,如果佛不原谅那就不是佛了。所以说,佛之所以救度众生,就是因为怜悯大家,有一点点善,佛都给以加被、护持、摄授、帮助。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们大家在心里想佛的时候,这个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都具足了。“是心作佛”,你的这个心是在作这个佛,因为你正在想佛吗!心在作这个佛,“是心是佛”这个心本身就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从你心想念里头就产生了。我们起心在念佛,我们念念之间都在念佛,是心在作佛,在修。你这个作佛的心本来就是佛。我们自己的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八个字虽然很简短,但非常重要、非常深刻,“是心作佛”就是修持,所以我们不能离开修持。这个修持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你本来就是。“是心是佛”代表你的本性;“是心作佛”是你的修持。你的本性本来就是佛,又从这个心起了来修,焉得不恢复你的本来呀!所以这个就是咱们序文里头所说的“性修不二”,你的修和你的本性是一回事,作佛的是这个心,这个心他本来就是佛。所作的是什么?所做的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性,性在哪?在作佛!就在那修,性和修不是两件事。

“境智一如”的道理,在这一段里也回答了。所谓“境”也就是“心”。“心”就是智慧。本来这个“境”是顽冥不灵的东西,比如大地、山河是死东西,而心是智慧,是活的东西,好象是两回事,其实自性与法之间并不是两回事,只是咱们在用词上把这个“法性”偏于在无情物上;把“自性”偏于在有情上,这是用词上的一点分别而已。实际上自性和法性互含互摄。

这一段(即第十一拜)说明一切不二,心跟佛不二,自和他,我们每一个众生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不是两个,事和理也不是两个。彼此是无碍的,十万亿程就在眼前,从事上说是十万亿程,从理上说就在目前,去此不远。事和理也就圆融了;事和理也就不二了;性和修也不二……一切不二!这一段同时也说明净土就是唯心,洪名就显示本性,也表明了禅净不二。把净土宗当成心外求法,认为浅,而这一段就破了这一认识。佛法最高深的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净土与禅宗不是两个!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常识网